战“疫”日记 | 这一夜,我们并肩作战
我是一名党员,一名教师,也是一名基层志愿者。
3月28日晚,徐州经开区金龙湖街道福鑫社区通知进行全员核酸检测时,我立刻从床上坐起来,和爸爸一起来到了核酸检测采样场地。不一会儿,越来越多的“红马甲”赶到现场,朦胧的灯光下,红色光辉显得格外耀眼。这簇越来越浓烈的“志愿红”,更加坚定了我要跟工作人员、小区居民共同抗击疫情的决心。

社区工作人员迅速给我们分好工,有的搬运物资,有的贴一米线标识,有的安装防护栏,有的维持现场秩序……医护人员赶到现场时,发现缺少一名信息采集人员。
“我上!”我脱口而出。
晚上10点。我换上了防护服,“扫描试管条形码—扫描身份证—确认—上传”,一遍又一遍,我操作得越来越熟练,速度也越来越快,同样,我的手指也越来越酸麻。
凌晨1点。“封箱!”这已经是我扫描的第300个人了,我和医生配合得越来越默契。为了能让居民尽快做完核酸采样回家休息,为了节省一套防护服,我没有吃晚饭,也没有喝一滴水。
凌晨4点。即便是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也抵挡不住夜晚冷风的侵蚀,我明显感觉到自己按键的手开始有些不听使唤。间隙,我努力活动双手、跺跺双脚,让血液更流通,以此来保证自己录入信息的速度。
“孩子,冷吗?”早已干涩无神的双眼,也能清晰地认出妈妈来了。
“我不冷,放心吧。”
她没再说话,就站在一旁看着我,我从她的眼神中能感受到母亲的心疼。可我面对紧急而繁重的核酸检测采样任务,再看看身边和我一样坚持到现在的志愿者们,我告诉自己:“张天忆,加油,你可以的!”
凌晨5点。我们坚守了一整夜,有志愿者来换班了,让我回家休息。这一夜,我深刻感受到了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者的不易。小朋友们的一声“谢谢”,叔叔阿姨们的一句“辛苦了”,更让我有种说不尽道不出的温暖。也要谢谢大家的配合,我们才能有爱、有序、有速度地完成采样工作。
讲述人:徐州市青年路小学教育集团太行路小学教师 张天忆
时间:2022年4月10日
整理:徐州日报记者 吴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