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城门”的“父子兵”
|
本报记者 范海杰 陈小凡
“您好,请停车,请您出示健康码、行程码,扫描徐州健康宝,出示核酸阴性报告……”4月10日晚11时许,夜幕下,一辆货车缓缓驶入连霍高速徐州收费站(潘塘)出口,59岁的执法人员孙化山再次举起右手,说出这句不知道已经重复了多少遍的“台词”——这正是从徐州再度进入疫情防控状态以来,交通卡口一线战斗的战士们的一个缩影。
“现在防疫政策有变动,很多车辆都分流了,一晚上大概有300多辆车从潘塘高速口进徐州,前几天更多呢!”疫情以来,孙化山白班、夜班对半分,白班从早上9点至晚上7点,夜班从晚上7点至第二天早上9点。交通管控期间,经过他查验的车辆就有接近2000辆,对于他这个已经59岁、即将退休的老交通人来说,“站好这最后一班岗”是支持他坚持下来的信念。“我是一名退伍军人、近40年党龄的老党员,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现在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冲在前面。”
由于疫情管控,这些天进出徐州的车辆大都是货车,每次进行查验,执法人员都要重复举手、仰头与司机交流,几天下来,腰酸背痛已是日常、“日行万步”已成习惯,声音变得沙哑、汗水浸湿衣服更是家常便饭。
4月2日起,孙化山所在的执法大队从柳新高速公路查控点移岗至潘塘高速公路查控点,当天,队长的健康码突然变成了黄码,无法继续在一线指挥,孙化山就主动请缨担任执法队长,调度现场、安排任务、参与查控、做好备勤工作……繁琐、快节奏的工作考验着孙化山的能力和体力,有过多年干部经验的他做得井井有条。“疫情如战场,防疫管控政策随时都面临调整,我们所有一线执法人员都打着十二分的精神,坚决守好徐州‘大门’。明年我就要退休了,这么重要的工作交到我手里,我一定要做好,不能留遗憾。”他说。
孙化山在防控一线站好“前哨岗”,他的儿子也“提枪上阵”。“我儿子孙瑞是蓝天救援队的成员,疫情开始后,他就自愿请战,一直在潘塘高速口驻守,对进出车辆开展统计等工作。我姐姐已经年近70岁,现在在泉山区泰山社区做志愿者,每天早出晚归,没有一句怨言。”孙化山说,“我妻子本来也想参与志愿工作,但是因为孙女需要人照顾,只得放弃。”
从4月2日开始,孙化山、孙瑞父子俩就在潘塘高速口正式“汇合”,两人经常一起工作,一老一少两名共产党员,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并肩抗疫,挺身坚守,被现场工作人员称作“上阵父子兵”。对此,孙瑞表示:“爷爷是上过战场的军人、父亲和几位伯伯也都当过兵,姑姑是省级劳模,我也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我从小懂得了担当和奉献,多位长辈都在抗疫前线,我怎么能退缩。”
在高速出入口值守期间,由于夜班人数较少,孙瑞主动要求多值夜班,遇到需要帮助的司机师傅,他总是第一时间给他们送去水、泡面等生活物资。“我值夜班的时候,经常遇到运送医疗物资的货车师傅,他们非常辛苦,每天奔波在路上,一直不能下车,疲惫就写在他们脸上,我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让他们感到轻松一些。”孙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