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战“疫” 共筑防线
本报记者 郑微
越是艰难时刻,越是重任在肩。面对疫情,为全力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市财政局闻令而动、迎难而上,按照市委市级机关工委通知精神,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第一时间奔赴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全局党员干部职工迅速响应,积极到居住地党组织报到,织密织牢社区防护网,画出疫情防控最大同心圆,用抗疫成效诠释忠诚担当。
“志愿红”谱写动人篇章
“四月初至,当我身穿‘大白’服,以一名普通志愿者的身份深入到防疫一线中,所见所闻所感,处处涌动着暖流。”徐州市财政局叶子菱在日记中这样写到。
疫情发生后,叶子菱第一时间响应市财政局党委号召,主动前往所在的万达华府小区报到,深入一线,肩负重任。叶子菱所在的小区人员密集,居住人员情况复杂。每天,叶子菱负责小区出入口查验“两码”、核酸检测情况、出入证明;到核酸检测采样现场进行场地消毒、维持秩序、登记核酸检测人员信息,还要协助社区人员上门排查租户信息等工作。
4月9日,午后的气温飙升至将近30摄氏度,穿着“大白”服,汗水早已浸湿了志愿者们的贴身衣服。在做核酸检测采样时,和叶子菱搭档的医务工作者忽然慢下了手里的动作,“只见她微闭双眼,两手在空中半举着,瘫坐在椅子上,显得十分疲惫。”叶子菱说,她是我的新搭档,我见到她的时候就已经穿着防护服,我不知道她的长相,但是她那疲累的样子却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这是谁的妈妈,又是谁的女儿,那样的辛苦,家人们见了要心疼坏了吧。”
叶子菱说,当天的场景不过是徐州市众多党员志愿者奋斗在抗疫一线的一个镜头;同样身披铠甲、追风赶月的“天使白”,同样忙碌着、守卫着、温暖着我们的“志愿红”,在许许多多个街道社区里,共同谱写着徐州人民勠力同心、共克时艰的动人篇章。
夫妻抗“疫”爱与坚守同在
“疫情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家庭生活,是疫情让我们舍小家顾大家,让往昔的‘家庭团聚’成为一种奢望,而每日疫情通报中逐渐减少的新增数字,已成为我们家家团聚的倒计时牌。”市财政局武广文在日记里这样记录着。
武广文的爱人是一名医务工作者。3月20日,武广文的爱人接到防疫通知:“疫情紧急,需要马上到防疫隔离点工作。”他们家的抗疫“战斗”也自此正式打响。由于工作周期较长,医院征求本人意见。武广文的爱人从事医务工作32载,彼时她没有丝毫犹豫,决定后告诉武广文:“对不起,没和你商量,进隔离点要20多天,我们院里年轻人孩子小,我应该去,下午3点前到位。”再无二话,武广文和爱人一起准备衣物用具,并将爱人送至医院。
随后,武广文积极响应市财政局党委号召,第一时间向社区报到,参加了防疫一线的志愿者服务工作。“您好,请戴好口罩,请出示您的健康码、行程码,并配合体温测量、核酸检测证明查验……”每天清晨7点,武广文就早早来到小区卡口值勤,这几句是这段时间以来他每天说的最多的话。不但在小区出入口值勤,他还经常要到核酸检测采样点组织居民有序采样。为确保应检尽检,他还要向居民宣传社区发布的防控信息、疫情防控知识等。
“紧张的节奏、严格的程序,还有防护服等带来的种种不适应,让我更加深切体会到医务工作人员的辛苦。”武广文告诉记者,有人说,你们是夫妻抗疫,我希望,我们一起打赢这场战“疫”!
我是党员战“疫”有我
随着清晨第一缕金色的阳光掠过泛着黄绿的柳树梢头,已穿戴好防护装备的郑培新,来到了滨湖社区核酸检测采样点,开始社区防疫志愿服务工作。
郑培新是徐州市财政局机关第四党支部党员,接到组建党员先锋服务队的召集令,他第一时间来到居住地社区,向社区党组织报到。连续多天,郑培新根据社区防控需要,及时补位,已经轮换参加了多个岗位工作——他时而化身门岗守卫,帮助社区工作人员查验进出小区人员证明;时而化身核酸信息采集员,认真登记每一位居民信息;最忙碌的时候,他又帮助其他志愿者一起进行体温测量和“两码”查验,确保每位小区居民都能及时顺利地完成核酸检测。从天亮忙到天黑,有时候他连续六、七个小时都顾不上喝一口水,但他仍说:“能为疫情防控尽一份力,就是党员的价值所在!”
舍小家为大家筑起防疫堡垒
作为一名党员,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市财政局张艳第一时间向社区报道。虽然当时的她尚有几分顾虑——张艳的老公腰椎手术尚未恢复,婆婆刚刚手术出院不足一周,家里还有两个需要抚育的孩子,面对一家子老老小小,张艳无疑是家里的顶梁柱。
老公打消了她的顾虑:“去吧,别犹豫,我也是党员,关键时刻咱们理应冲锋在前!”“别担心我,去吧,我右胳膊不行,还有左胳膊呢,妈能照顾自己!”婆婆也给了张艳前进的勇气。带着家人的支持,张艳义无反顾加入了党员志愿服务的队伍。
报到的第一天,张艳就接到了任务,到昆仑社区北广场核酸检测采样组,负责居民的身份信息采集。“信息采集工作条件艰苦、要求严格、程序复杂,您可不可以?”社区工作人员问张艳。“没问题,交给我您放心!”张艳说。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张艳认真记下每一步操作,将核酸检测手机APP注册登录、扫码、封管、封箱等每一步操作程序烂熟于心。
一周以来,张艳和身边的“天使白”“志愿红”等齐心协力,完成了近20000份的核酸采样。“相信微光成炬,星火为明,所有细微之下的努力与勤奋都可以汇聚成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张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