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把好乡村振兴“粮食关”

2022-04-07  来源:  编辑:李璐
2022-04-07  

4月1日,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指出,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今年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充裕功不可没,充分印证了这一点。粮食安全作为国家战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要牢牢把握住其重要意义,才能在国家发展中行稳致远。

坚定划牢耕地红线,确保粮食生产的根本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要严格落实《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中的各项规定,坚决遏制各项违建别墅、乱占耕地建房及各种其他违法占地行动。只有坚守住耕地红线,严防死守,绝不动摇,才能够兜牢全国14亿人民的温饱底线。要不断加快高标准农田的建设速度,既要“保数量”,也要“提质量”。改变土地“粗放式”使用,推进土地利用精细化管理方式,提高城乡建设用地利用率。要牢牢扛起粮食安全的责任,不断完善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将保供给与风险控制紧密结合,促进形成合理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通过强化土地用途管制,抑制建设占地过度需求,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利用资源约束促进经济稳步增长。

稳步提升粮食产量,发挥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用仅占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21%的人口,创造了世界粮食史上的奇迹。但随着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的发展,如不紧跟潮流,势必要被其他国家拉开差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通过对生物育种、耕地质量、智慧农业、农业机械设备、农业绿色投入品等关键领域的科技研究,推动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及产品的研发与创新,促进形成科技对现代化农业的全面支撑。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下,农村地区已经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物联网和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农村的各个方面。要充分利用科技信息技术,打通科技进村入户的通道,以科技手段推动农村地区全面发展,促进粮食增产稳产,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建设。

持续促进提质保价,施行规模转变的合理举措。惟有“耕者受其益,全民享其利”,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才能够得到充分调动。《“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明确提出,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有效保障,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稳步提高。要提高农民种植粮食的主动性,坚持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通过粮食补贴等调控方式进一步稳定粮食储备基本仓,不断提升农民种粮的收入水平。同时扩大农业保险覆盖力度,为农民种粮提供坚实保障,免除农民粮食生产的“后顾之忧”。创新经营方式,健全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方式,降低农民粮食生产成本,通过适度规模经营的方式,用专业的人和专业的组织来做专业的事,不断推动农民、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在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和部分地区冲突日益加剧的大背景下,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新形势下,要立足“供求格局”,紧抓粮食安全这一重要目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