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域新闻 > 沛县 > 正文

身心俱在“最高地” ——追记沛县栖山镇石楼村党支部原书记孔祥东

2022-04-06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王莉
2022-04-06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2020年,孔祥东(左一)在疫情防控卡点值班。


记者 李梦虎 于珑 白雪 通讯员 范洪香 王传海 张建设

沛县栖山镇石楼村,小麦正在拔节,小树吐出新芽,村前屋后、田间地头,开满了金黄色的油菜花……

3月28日,在最好的春光里,一抔黄土把52岁的石楼村党支部原书记孔祥东与亲朋好友和未尽事业阴阳两隔。

3月11日,孔祥东到徐州就医,3月25日,医治无效离世。

废寝忘食的“保姆”

如今,孔祥东长眠在石楼村的“联耕联种”地旁。

什么是“联耕联种”?

这要从石楼村的地势和村情谈起。

沛县东低西高,历来就有“十里高三尺”之说。沛县最高处在栖山镇,而栖山镇的最高处在石楼。人们戏称石楼是“沛县的屋脊”,这个“屋脊”可不大“架势”——每逢旱年,石楼的井最先见底,吃水都很困难,灌溉更成问题。

村里的年轻人不愿种地,大多外出务工,剩下的老弱妇孺无资金、无技术、无信息。

2018年,从小就长在石楼村的孔祥东接任村支部书记,面临的困难之大,用老百姓的话说“够他摆置的”。

“石楼这个地方,村小‘名气’大,除了穷就是乱,干群矛盾、家族矛盾突出。”村会计徐贵芝和孔祥东坐对桌,她知道孔祥东手里捧着的这块“红芋”有多烫手。

“红芋”有多烫手,孔祥东就得有多操心,“联耕联种”+村委会托管,就是他破解群众“种田难”进行的“新发明”。

“联耕联种”前,石楼村是“一户多田”和“零散种田”,地块散、小、乱,大型农用机械派不上用场,费力多、成本高、效益差。

孔祥东带领大家调研后,实施“联耕联种”生产模式,当起了“田保姆”——统一用大型机械操作,统一管理、成本均摊、收益均分,大大减轻了村民们的劳动强度,增加了收入。

孔祥东一直说,在带领群众致富的道路上,就是要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

石楼村村民顾西敏说:“一到收种季节,孔书记就亲自开着拖拉机起早贪黑地在地里忙活,为的是加快收种进度,尽快让群众尝到‘联耕联种’的甜头。”

大家劝孔祥东雇个人干,他说,别人干,他不放心!其实大家知道,他是“守财奴”,钱能少花点老百姓就能多分点。

过去那些“看二行”的人改变了态度,主动把土地交给村委会托管,邻村的一些农民主动找来,要求加入“联耕联种”。

在农户不参与管理种植的情况下,亩均小麦产量达到1210斤,单季小麦亩均增收619元。

2021年7月11日,石楼村对参与“联耕联种”的农户进行收益分配,村民们的笑脸是对孔祥东最好的褒奖!

“年纪大了,种不了地,托管给村里,没想到收入还真不孬,一亩地光麦收这一季的纯收入就有千把块。”81岁的石祖伦老人一提起“联耕联种”便赞不绝口。

如今,石楼村“联耕联种”地面积约1000亩,原来的“一户多田”和“零散种田”变为现在的“一田多户”连片种植。农民在享受土地租金的同时,又可以到种植基地务工,仅务工一项就可年增加收入近万元。

爱管事的“网红”

在沛县论坛中,孔祥东的网名叫“民生农夫”,是不是“农夫”大家都不清楚,但是从他发的贴子来看,他一直是在为农村的民生问题呐喊。

2014年初冬,孔祥东发了一篇题为《石楼河污染触目惊心》的贴子,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很快,在石楼河的上游建成了节制闸门,封堵了污水源,石楼河重又恢复了往日的清澈。

沛县论坛负责人张建设就是通过这件事认识了孔祥东。后来,孔祥东任石楼村支部书记时,张建设提醒他“石楼村局面复杂”,而孔祥东认为,“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自己做到了,群众的眼睛是亮的”。

孔祥东坚持“一二三”做法:一碗水端平,两袖清风,三个不要(不要颓废、不要懒惰、不要守旧),只要心中有群众,真正解民难、排民忧,群众工作就能做到位。

2019年7月9日,石楼村发生了一个有影响力的事件——一名2岁男童坠入12米深枯井,生命危险!

人们都把目光放在了紧急救援之上,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在现场紧张忙碌的孔祥东。

在镇领导安排下,孔祥东迅速联系到三台挖掘机前来救援。他发现挖掘可能引发井筒坍塌,会给井里的孩子造成伤害,随即改变救援办法,确定还是让人下井救援,最终男孩被安全救出。

这时,患有严重糖尿病的孔祥东因为没吃饭出现低血糖症状,坐在土堆上站不起来。为了避免类似危险发生,第二天他就把全村的废弃枯井加盖处理,接着安排男童家人前往沛县消防和蓝天救援队表达谢意。

在石楼村东头有9座无名烈士墓。淮海战役期间,栖山镇大王楼和石楼作为人民解放军的兵站,担负伤员转运的工作,一些重伤员牺牲后就被埋葬在这里。

孔祥东和热心公益的人士四处奔走,呼吁整修无名烈士墓。2021年清明节,沛县论坛的网友们一行十多人在孔祥东等人的带领下,前来祭扫无名烈士墓。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相关部门作出整修无名烈士墓的决定并列出了具体计划。

离群众最近的“厅长”

3月30日,走进孔祥东的办公室——他在村便民服务厅内办公,服务台离他的办公桌就两米远。作为大厅里的“最高长官”,他是离群众最近的“厅长”。

办公桌上的笔记本写满工作日志,茶杯里还泡着大半杯浓茶,“先进基层党组织”“镇目标考核二等奖”的奖牌被放在不远处。

同事指着门前的道路说:“孔书记说今年一定要拓宽这条通往粮食烘干塔的路。”

挖掘机正在施工,石楼村支部旧址是一个大工地,圆形地基是粮食烘干塔地基,东边是在建的蔬菜加工车间。这里是孔祥东生前天天惦记着的“大工程”,建成后不仅能增加村集体收入,还能解决闲散劳力的就业问题。

3月11日,是孔祥东在石楼村的最后一天,他强忍着腹部的胀痛,陪同领导考察了这个工地,下午疼痛难忍,被家人送往徐州就医。

张建设还记得2018年12月的一天,孔祥东任村支部书记一年后,沛县论坛网友组团去石楼村参观,孔祥东明显比以前瘦了,脸色也更黑了,但精神头很好。

瞅个机会,孔祥东悄悄对张建设耳语:“村里以前负债,现在却有20万元了!”他说这话时,就像自己有了“私房钱”一样开心。

2021年3月底,张建设再一次在石楼村见到孔祥东,这时他笑得更开心了,村党群服务中心也焕然一新。他兴致勃勃地带着大家参观他的家当——大型旋耕机、收割机和拖拉机。与上一次来石楼一样,孔祥东又悄悄对张建设说,他的“私房钱”已经达到了70多万元!

有钱就能为群众办事。针对石楼地势高亢,村里坚持“四议两公开”原则,出资为全村机井安电表,让大家随时可浇地;为村老年活动中心添置电视机等文体娱乐设施;为五个自然村主干道安装太阳能路灯……

妻子哭诉,孔祥东忙得整天见不到人影。

忙着调节村民间的矛盾纠纷;忙着同农产品收购商谈价格;忙着挨家挨户调查危房;忙着到一线排水抗涝……忙得生病也没时间看,可谁知道成天笑眯眯的他只有一个肾!

妻子知道他这几年的病情,年前看他脸色不好,饭量大减,劝他去医院看看,他总是说忙完这两天、忙完手中的活,一拖再拖。医生遗憾地说,耽搁了,终于可以歇歇了……

“他去住院的前一天下午,还来我家里坐了十几分钟,嘱咐我们保重身体,照顾好自己。”村里的留守老人痛惜地说。

孔祥东带着遗憾走了……

——粮食烘干塔、蔬菜加工车间才刚刚开工,他看不到完工;

——“联耕联种”地里今夏准备扩种的红薯和甜玉米,他看不到收获;

——栖居嘉苑主体刚建好,他看不到石楼村整体搬迁;

——支部的工作还没能被所有的人理解和认可,他多么想再用行动和成绩向乡亲汇报……

现在,孔祥东长眠的地方,是石楼的最高地,栖山的最高地,也是群众心里的最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