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英烈精神永续传承
烈士忠魂千秋在,英雄浩气万古存。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清明祭扫,慎终追远,赓续千年。我们要饮水思源,回望来时之路、追忆先烈之人、重温英雄之事,解码“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在继承先烈遗志中书写新时代华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厚植“一颗红心永向党”的如磐信念,筑牢安身立命“压舱石”。“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百年风雨兼程,一代代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坚贞不屈的人民英雄”杨靖宇,“两次入党历经曲折”的叶挺,“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他们对党绝对忠诚,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党员干部要始终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忠诚捍卫“两个确立”、自觉践行“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坚定理想信念,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坚定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站稳政治立场,自觉做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展现共产党人的忠诚本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革命忠诚精神。
厚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民本情怀,树好人民至上“风向标”。“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一心为民、一切为民的英雄事迹不胜枚举,如林海“愚公”文朝荣,“最美奋斗者”黄文秀,“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等英雄,为民族、国家和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推动了国家的繁荣富强、文明进步。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党员干部要涵养“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把“小我”投入到“大我”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在一枝一叶中固牢“干群鱼水情”,在细微处展现“人民至上”的公仆情结。要密切联系群众,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首位,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群众纾“痛点”、通“堵点”、补“断点”,书写不负伟大时代、无愧人民期盼的精彩华章。
练就“为有牺牲多壮志”的铁血担当,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从“拧不坏的螺丝刀”武文斌,到“浪尖上的逆行者”陈陆,再到“白衣战士”黄文军……一位位英雄书写了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壮丽篇章。担当成就梦想,实干赢得未来。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一颗奋进之心,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在平凡的工作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用脚踏实地、细致入微的态度,铆足干劲、闯劲、拼劲,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努力创造“不平凡”的业绩。要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好、发扬好英烈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大无畏精神,在急难险重面前,不惧风雨,不畏艰难,以“唯我”的担当意识和“无我”的奉献精神,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仇振)
编辑:哈晓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