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 | 用“微光”点亮这座城
3月30日,是我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第二天,凌晨5时,闹铃准时响起。想到今天的任务是骆驼山街道金骆驼社区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我使劲揉了揉惺忪的睡眼,赶紧洗漱出门。

5时30分,小区的黎明静悄悄,小路上空空荡荡,唯有核酸检测点的灯光照亮了这条小路,志愿者小伙伴们也陆续到齐,大家分好任务,分头行动。我的任务是登记核酸采样的居民信息,也领到第一套“大白”专用防护服。

在我的记忆中,从来没穿过这样的连体衣,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我终于套了进去,眼镜前立即起了一层薄雾,真怕拖了其他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后腿。只要我能快一点,上一个班次的“大白”就可以早休息一会儿。
“手套要套紧,一定要保护好自己,来,我帮你。”刘芳姐姐边说边帮我整理衣服。我知道社区工作人员都在担心我们这些“小白”。“放心好啦,姐,我可以的。”我笑着说道。手套一层又一层,口罩、面罩、防护服……穿好之后,像那么回事了,我就正式“上岗”了。

“妈妈,我不要做核酸。”“怎么这么慢,前面怎么了?”“谢谢,辛苦了!”这样的声音在耳边不时地响起。我摇了摇头,想听清面前一位爷爷说的话,但一层又一层的防护装备,让我的想法成了泡影。
“爷爷,您的手机号是多少?麻烦您再大声说一下!”我提高了嗓门。“158……闺女,我实在不记得了。”他颤巍巍地回答道。此刻的他,像一个犯错的孩子,低着头,不敢看我。
“没事儿的,爷爷,您找找身上有没有家人记录手机号的纸条?”他恍然大悟,下意识地掏了下口袋。“找到了,是138……”他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兴奋地说道。我抬起头,笑着看了看爷爷,又低头继续输入信息。

“来,张嘴。”“咱们排好队,注意保持一米间隔。”“麻烦用手机扫个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长长的队伍一点点缩短,时近中午,最后一名核酸采样的居民登记完了信息。
我笨手笨脚地脱掉防护服后,在一旁的张姐姐提醒我喝口水,我拿起手机,想看一下时间,却发现额头上出现了几条勒痕,这不是劳累所致,这是志愿者的荣誉勋章。“快休息一会儿,辛苦你了。”社区党支部于书记关切地说。

疫情期间,每个人都不容易,但很多人依旧可爱。细心耐心的于书记、热情大气的刘芳姐、专注专业的张姐姐……他们咬紧牙关坚持的样子,我都看在眼里,内心充满了感动、感谢、感恩。
小区有三千余名居民,当天下午2时许,核酸检测登记准时开始,直到晚上8时许,当最后一位居民做完核酸采样后,我们才彻底松了一口气。
夜已经深了,棚子亮起了微弱的灯光,我们用“微光”温暖着这个小区,点点的“微光”汇聚在一起,温暖着徐州这座城,顿时觉得世界多么美好。也许我们比较平凡,但在抗击疫情的战线上,需要志愿者的付出和奉献。
愿疫情早日结束,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愿所有美好都能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