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江苏徐州:“渔光合奏曲”奏响乡村蝶变“绿色之歌”

2022-03-22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孟祥
2022-03-22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徐报融媒记者 李梦虎 于珑

初春时节,在江苏徐州沛县龙东煤矿采煤沉陷区5847亩水面上,487968块单晶硅光伏组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源源不断地把太阳能转化为清洁电能输送到电网……中煤集团上海能源公司工作人员报告:“电度表已显示发电量!”人们用热烈的掌声庆祝这个“渔光互补”光伏示范项目并网发电成功。

并网发电的是中煤集团上海能源公司新能源基地一期,项目于2021年11月2日开工建设。近两个月的时间内,487968块单晶硅光伏组件被细致地铺排在水面上。

水下养鱼,水上发电,项目建设方中煤集团负责人介绍,今后25年里,这个面积5847亩、装机容量263MW的光伏电厂,年均可提供清洁电能近3亿KWH,每年节约标准煤1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7万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徐州已成现实。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江苏徐州作为产煤重地,受过煤炭的“惠”。如今,那些曾经的辉煌成为现实的包袱。徐州充分认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增强政治自觉和历史责任,切实把节能降碳、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走出了一条体现徐州特色、担当、速度的能源转型新路子。

在徐州沛县,像龙东煤矿这样的采煤沉陷区有很多。丰富的煤炭资源,曾为县域经济发展带来红利。随着资源的枯竭,关停一个个矿井,留下一块块“伤疤”。同时,因为坑口电厂电价低,吸引一批高耗能企业集聚。一个时期以来,采煤沉陷区、高耗能企业成了徐州沉重的生态“包袱”。如何把生态“包袱”变成生态“福利”?如何抢抓“双碳”发展机遇,实现从传统能源重镇向新能源基地转型?徐州一直在探索。


徐州沛县这两个光伏发电项目,是徐州携手大型央企积极践行“双碳”战略的具体体现,也是优化能源结构的重大成果,必将为绿色转型注入强劲的发展动能,徐州沛县正在悄悄进行“从火电大县、耗电大县,到绿电大县”的华丽蝶变。

也是在前一天,总投资20亿元、装机容量500MW的华润电力沛县智慧能源光伏基地项目开工。这个基地位于徐州沛县龙固镇原龙固煤矿采煤沉陷区,面积约10534亩,是“农光互补”“渔光互补”复合型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后年均预计可提供清洁电能6.3亿KWH,每年节约标准煤1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9万吨。据统计,2020年,徐州沛县全年的工业用电总量为40亿KWH,而这两个光伏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9.3亿KWH,几乎占全县全年工业用电总量的四分之一。

编辑: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