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让传统文化成为生活新时尚

2022-03-18  来源:  编辑:孟祥
2022-03-18  

314日晚,《2022中国诗词大会》精彩落幕。从35日开播,到314日总决赛,该节目再次掀起一股诗歌文化热潮,台上选手比拼诗词知识,荧屏外观众重温记忆中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近年来,文化节目持续火热,除夕、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民俗文化活动也在复兴,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渴望,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迫切传统民俗和传统文化逐渐成为生活新时尚

党和国家采取系列措施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九大报告用一个部分专门对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进行部署,明确了“坚定文化自信”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丰富文化产品供给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滋养文艺创作、融入生产生活。从《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的厚积薄发,到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的爆火、广东卫视《国乐大典》的迭代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契合,不断刷屏社交网络,成为文化生活新时尚、荧屏流量新密码。

传统文化追求真善美,散发出温暖人心的力量。文化是为提升人的精神、愉悦人的心灵而存在的。文化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字符号,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力量。数字时代,人们感知国外的生活更容易,但总会发现,国外其实大同小异,惟有融入到我们血脉里的文化才是独一无二的。蓦然回首,传统文化依然在灯火阑珊处散发着温暖的光芒。《2022中国诗词大会》围绕江山”“少年”“”“遇见”“稻香”“”“天地”“味道”“”“出发十大关键词,让诗词成为折射时代风貌的镜子,让理想与现实在此交融,让人们在抑扬顿挫的吟诵中,感受着语言之美、传统之美。

新技术新应用,创新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近年来,传统文化借助各种媒介,得到了更为深入的挖掘。2019年的贺岁电影《流浪地球》之所以广受好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对流浪回家的解读,满足了观众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的情感需求。《中国考古大会》《中华好诗词》《朗读者》等节目,一经推出就引来一大批拥趸者,形成了一股股传统文化暖流。文以载道,无论形式如何变化,传统文化的真善美才是不变之,才是吸引人们关注的根本。无论是电视节目,还是传统节日、传统习俗,本质上都是在回应群众的文化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满足群众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文化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共同铸就了灿烂的中国文艺历史星河”“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继承和复兴,必须融入当下现实生活,与群众的情感相融合,用过去观照现在,以更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巴全东)

编辑: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