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乘势而上,奏响生命之歌

2022-03-15  来源:  编辑:崔东宁
2022-03-15  

3月13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在国家体育场隆重闭幕,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18枚金牌、61枚奖牌,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首位,创造了参加冬残奥会以来的最好成绩。“两个奥运,同样精彩”。如果说冬奥会展示的是人类最强健的体魄,那么冬残奥会展示的则是人类最不屈的灵魂,中国残奥健儿用自己的坚韧不拔,向世界展示出新时代中国残障人士自强不息、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点燃“微火”,照亮自强不息的世界。在北京冬残奥会的开幕式上,盲人火炬手、视障运动员李端右手高擎火炬,左手摸索着“雪花”寻找卡槽,几次尝试却都因为火炬的角度不对而未能完成时,现场响起一声响亮的“加油”,随后,声声“加油”响彻整个鸟巢!李端在全场观众的鼓舞中,将冬残奥会火炬稳稳地嵌入“大雪花”主火炬台。一簇微光,烛照世界,这也是冬残奥会历史上第一次由盲人火炬手点燃主火炬,那是开幕式上最漫长的一分钟,也是当晚最深入人心的一幕,李端虽然看不到光,却为我们点亮了整个夜空。谈及执行这份光荣任务的体会时,李端说道:“ 虽然看不到火焰的光亮了,但我还能感受到它的温暖。我代表所有运动员,更代表中国8500万残疾人,我要把自强不息的精神展现出来!”绽放生命精彩,礼赞自强不息。无臂选手孙鸿胜从雪山之巅飞驰而下,在高山之上“拥抱”整个世界;轮椅上的陈建新用推杆将冰壶一次次推出,在冰壶赛场上与苦难“博弈”;视障选手王跃趴在地上听声辨位射击,用耳朵“瞄准”依旧完成“百步穿杨”……冬残奥会的意义,不仅在于金牌的争夺,更在于残奥运动员通过意志的较量,向生命的潜能发出挑战!

向阳而生,传递积极乐观的心态。生命因热爱而精彩,有梦想谁都了不起,运动员用精彩的表现诠释了体育精神。北京冬残奥会高山滑雪女子回转站姿赛中,刚刚度过20岁生日的张梦秋勇夺银牌,以两金三银的优异成绩完成了此次冬残奥会之旅。“雪飞燕”里,张梦秋高山驭雪,完成了驰骋赛场、为国争光的“冰雪梦”。领奖台上,张梦秋自信美丽,从麻花辫、桃心双马尾、小碎辫,到红色蝴蝶结盘头、小猫发型,五次领奖换了五次发型。“我喜欢高山滑雪,它让我快乐。”张梦秋用最简单的话语表达出对滑雪运动的感谢,多变的发型不仅是她洒脱性格、可爱本真的自然流露,更是新时代中国残障运动员和残障群体不断向命运挑战,活出精彩人生的真实写照。

循梦而行,彰显人文关怀的温情。冬奥会刚一闭幕,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就紧锣密鼓开启了无障碍设施改造。一条平缓的坡道,一段牢固的扶手,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却最能体现东道主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冬残奥会的舞台,传递友爱与希望。可见视力仅有10厘米的中国队选手朱大庆在此次冬残奥会上勇得4枚奖牌,她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表达了对相伴三年的领滑员闫寒寒的感谢:“他为此付出了很多,奖牌里有他的功劳。”这样的组合在本届冬残奥会上还有很多,他们被网友称为冬残奥会版“你是我的眼”。尊重残疾人、爱护残疾人、帮助残疾人,不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彰显了中国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制度优势,中国也将以北京冬残奥会为新起点,进一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多年来,中国从国情和实际出发,努力促进和保护残疾人权利和尊严,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活得有尊严”“风景一样好”逐渐从理想走进现实,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李梦瑶)


编辑:崔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