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创新驱动发展新篇章
本报记者 樊海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这让我市科技战线工作者们倍感振奋,纷纷表示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的相关安排部署,接续奋斗,书写徐州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篇章。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为当前和下一步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市科技局科研条件处处长李广阔认为,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围绕国家、省重大科技战略部署,结合我市发展和产业需求成立的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就是我市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2022年,我市将加快深地探测开发高端装备研发平台等科研设施建设,加强与探测、建设领域央企合作,推进实验室科研攻坚成果加速转化,服务国家重大工程任务需求。同时,以云龙湖实验室建设为龙头,加快企业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等科研平台建设,推动企业研发投入,培育壮大我市产业发展新动能。
徐工机械科技质量部部长、徐工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闫丽娟表示:“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决定了国家和地区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这是工业制造‘皇冠上的明珠’,也是我们接续奋斗的目标。”
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徐州工业园创空间孵化基地运营负责人吴雷介绍,该孵化基地入驻企业主要以科技型微小型企业为主,创业对象主要是大学生、返乡能人等,企业产品研发方向主要是网络科技、节能环保、电子电器等。“我们要让初创科技型企业享受到一站式、多元化服务,最大程度降低企业运行成本,让企业轻装上阵,专心发展。”吴雷说,基地将帮助企业提高自主管理能力、应对市场能力,真正做到授人以渔,让这里成为创新创业者梦想启航的沃土。
为推动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引导它们成长为制造业单项冠军,我市相关部门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出台了徐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和“专精特新”重点培育企业办实事清单。
市工信局中小企业综合协调处副处长李静薇表示,针对重点培育企业反映较为集中的融资难、专业人才不足、市场开拓难等问题,他们梳理了118个攻坚克难任务,每家企业指定一名服务专员实施“一对一”精准服务,办结一个销号一个。对获得认定的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予以配套资金奖励,同时要求各地也出台相应的配套支持政策。
中国矿业大学经管学院博士生导师吕涛教授认为,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具有发展数字经济的先天优势。徐州要做好数字经济规划,确定合理的数字经济布局,制订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字化治理的具体实施方案,不断完善数字经济产业链。挖掘数字经济资源,加快培育数字经济领军企业,加强数字经济合作,如推动淮海经济区新型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等。他表示,要重视培养数字经济方面的人才,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大数据、软件开发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推动高等院校与地方协同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学院,构建产教融合的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模式,助力数字徐州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