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莫负农时莫负春

2022-03-06  来源:  编辑:崔东宁
2022-03-06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意见》指出,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三农”干部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奋发新时代,展现新作为,打开新局面。

以“誓将铁杵磨成针”的勤学善思,开启农业强盛里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三农”干部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实现人民群众需求。要真学真懂真用中央一号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切实理解核心要义,充分认识到“三农”工作事关民族复兴战略全局,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明确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项重点。不断学习新形势下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技术,尤其是在数字乡村、智慧农业、绿色产业等新兴热点领域方面的知识,避免成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门外汉”。深入研究全国各地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借鉴优秀典型地区的可复制推广经验,熟悉本地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对标先进,因地制宜探索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路径。

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为民情怀,助推幸福美好生活。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三农”干部要争做人民的贴心人、暖心人。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身入”农村、“心到”田间、“情至”一线,体察民情、倾听民声、重视民意,掌握第一手资料,全面掌握村情、民情,和农民同进一家门、同坐一条板凳、同说“一家话”。带着责任和感情解决好农民的操心事和烦心事,厘清热点难点问题,不回避矛盾,认真梳理,建立清单,明确责任人和时间点,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等各方面权益,时刻把农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大力发展富民产业,依托地区特色自然、文化、农业资源,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找到本地产业发展的“致富路”,带领农民奔向共同富裕的生活。

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守正创新,打造现代科技农业。创新是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动力,“三农”干部要争做创新发展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开展培训、政策激励等方式搭建平台,让“土专家”施展拳脚;通过定向招聘、公开招录、项目合作等方式引进人才,健全“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培养体系,为农业转型升级持续注入新动能。加大科技的运用推广,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升级改造技术装备,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大范围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通科技服务农民的“最后一公里”。抓好农村改革重点任务落实,细化目标、明确措施,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在政策、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全面统筹、强化服务,推动早日落地见效。(季心禾)


编辑:崔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