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评:春风拂绿 广袤沃野绽新颜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紧跟中央脚步,贯彻中央部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排头兵”,“苏大强”正驾乘“春之列车”,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以自强不息的韧劲、锐意进取的闯劲、奋发有为的干劲加速抢跑、一往无前,相信飞驰在明媚春光中的江苏经济也必将在广袤沃野中播撒春之希望,收获秋之硕果。
点亮智慧,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之光”。众所周知,推动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使农业生产由“体力活”到“智力活”转变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在打造智慧乡村过程中,一方面要以生物工程、高端装备、精湛农技、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在带动传统农业向数字化、高端化、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释放农业全要素的创新驱动力,促进农业的全面升级、高能质变。另一方面,在推进智慧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也不能大而化之、急于求成,应杜绝浅表化的“短视思维”,以精雕细刻、精耕细作、精益求精的匠心与匠魂潜心钻研核心技术,打磨出精湛卓越的科研成果,夯实自主创新的韧劲与底气。通过点亮智慧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之光”,在兼具雄浑大气与温婉灵动的江苏大地上共鸣“智慧交响曲”,江苏经济也必将在广袤的沃野上继续跃马扬鞭、蹄疾步稳、驭“智”而驰。
做强产业,为乡村振兴疏通“造血功能”。江苏作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领头羊”“优等生”,无论是汁多味甜的阳山水蜜桃,还是肥嫩鲜美的阳澄湖大闸蟹,亦或是闻名遐迩、声名远播的盱眙龙虾节,都凸显了江苏各地在打造优质农业品牌、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的道路上不断地擦亮着“苏大强”的金字招牌。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各地更要根据市场动向明晰细化乡村振兴新路径,打破千城一面的固化思维,将“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的定位向纵深推进。如通过打造生态农业、高端民宿、精品旅游等方式带动周边美食、温泉、非遗等新业态,在盘活剩余价值、释放内在潜能的过程中疏通乡村振兴的“造血功能”,在释放高品相、高品质、高品位“浪潮”中刷新乡村振兴的“新亮点”,让苏大强成为高端产业、优质产品“聚宝盆”。
以文化人,为乡村振兴激活“精神因子”。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新朗澈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通透,乡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传承了千年的诗心与诗脉的心灵寄托和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丢掉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为乡村振兴激活“精神因子”,各地一方面应聚焦“互联网+教育”模式,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通过全方位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科技文化素质和劳动生产技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还应筑牢乡村网络文化阵地,以数字化为支点撬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存续传承、盘活再生、创新蝶变,释放出文化强渗透性、强关联性的溢出效应,以达到以文化人、延展文脉、强基铸魂之效。
聆听自然低语,感受时代脉动。惊蛰来临,春风拂绿,自然万物正以蓬勃昂扬之姿竞相绽放、拥抱春天。沐浴在时代春风下的“苏大强”,也将以更稳的农业根基、更足的发展底气、更亮的发展成色在广袤沃野中驰而不息绽新颜、奋斗不止书华章。(文/魏鑫 图/金宇)
编辑: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