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致敬!身边的『雷锋』

2022-03-05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薛鹏
2022-03-05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徐州市猎鹰应急救援队在救援行动中。 图由受访者提供

本报记者 吴悠 闫琦 董晓 朱睿 刘玉慧

今天是全国第59个“学雷锋纪念日”,也是第23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致敬身边“雷锋”。

风雨无阻守护

彰显军人担当

灾难来临、逆行而上,他不是英雄,却留下温暖一座城的最美背影。

全副武装、随时待命,他不是医生,却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最前线。

今年46岁的姚辉言,被大家亲切称呼为“姚队”,是徐州市猎鹰应急救援队队长,也是一名退伍军人。徐州市猎鹰应急救援队,是一支专业的应急救援志愿者公益性组织,主要开展防减灾知识普及、公益救援和应急保障工作。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这是退役老兵姚辉言常挂在嘴边的话。

姚辉言,1975年出生,1992年应征入伍,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兵”,1995年12月退伍。2016年,姚辉言加入救援队,已参与数千起应急救援行动。

2020年,疫情初期,姚辉言第一时间集结队员,坚守在高速路口、社区等疫情防控第一线。截至目前,他带领团队为学校等全市1100处重点区域开展防疫消杀。

2021年7月,安徽发生洪涝灾害。在姚辉言的号召下,徐州猎鹰救援队出动救援队员35人、后勤队员37人,连夜赶赴安徽进行抢险救援,共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500余人。

7月20日,郑州洪涝灾害严重,接河南省应急厅、郑州市应急局驰援电话。21时30分,第一梯队由姚辉言带队,24人踏上了跨省救援之路。

2016年至今,在姚辉言的带领下,徐州市猎鹰应急救援队共出队参与救援、培训、安保、寻人、道路救援等任务5189起。该团队已成为“9958”平台、中华志愿者协会、江苏省应急救援协会等会员单位。

2016年—2018年,姚辉言被评为优秀志愿者、红十字优秀志愿者;2019年,他带队参加全国社会应急力量技能比赛荣获华东五区第八名的成绩,同年被共青团徐州市委、徐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授予“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2020年,被徐州市慈善总会授予“先进个人”称号……

弘扬雷锋精神 诠释医者仁心

在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有这样一位医生,他从医17载初心不变,全力以赴为患者打开生命通道;他舍小家、顾大家,积极抗疫冲在前;他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承诺、书写雷锋故事,在一次次志愿活动中彰显奉献情怀,他就是江苏省“岗位学雷锋标兵”杜永亮。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侵袭武汉。大年初二,尽管家中有年迈的父母、上小学的孩子,杜永亮还是主动递交支援武汉“请战书”,和徐矿总医院志愿团队毅然奔赴战疫最前线。

在战疫一线的重症隔离病房,他总是冲在第一线,从雾化到氧疗,从抽血气分析到留取呼吸道标本,从开放气道到调整呼吸机参数,每一项工作他都亲力亲为,力争每个细节都做到极致。杜永亮说:“这一次,轮到我来保护大家了。”

怀着一颗敬业奉献之心,多年来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用行动诠释志愿精神,这就是杜永亮。正因此,他曾获得“彭城最美志愿者”“江苏省百名医德之星”“徐州市疫情防控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谈及对新时代雷锋精神的理解,杜永亮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将在工作之余多多参与志愿活动,始终将雷锋精神的学习和传承作为生活的重要部分,不仅要当雷锋精神的模范践行者,把职业看作奉献社会的舞台,把岗位看成服务人民的场所,更要当坚定的传承者,鼓励自己的孩子、身边人勇于担当、甘于奉献,让雷锋精神生生不息。”

播撒爱心种子

温暖一路行人

3月2日下午,云龙区子房街道办事处的铁刹社区内,社区老人们自觉地在一个测量血压的服务台前排起了长长队伍。量血压、测血糖、普及健康知识……来自徐州市出租汽车集团“雷锋车队”的队员们正现场耐心地为老人们服务。

“雷锋车队每年都到社区开展敬老活动。”车队队员杜超说,像这样暖心的公益活动,近年来,雷锋车队的队员们还做了很多。

每年的春节、中秋节,雷锋车队都要来到共建社区开展“爱心捐衣”“爱心助学”“爱心互助”以及“爱心敬老”活动,让社区的困难群体感受到浓浓爱意。

每年的高考日,雷锋车队都会为高考学生提供免费服务。雷锋车队会专门制作“高考专用车”牌,挂在挡风玻璃前,以方便交警指挥,并为考生准备了凉扇、风油精等物品。

在九九重阳老人节到来时,雷锋车队会面向全市老人,实行优惠服务,让老人放心出行,感受到家乡的变化。

小善渐而大德生。雷锋车队成立19年来,从扶危济困到奉献社会,从有组织地开展拥军、助学到清理道路障碍物、送还乘客丢失的财物,好人好事天天做,雷锋精神时时扬。

“全国爱心送考车队”“全国抗震救灾和奥运服务突出贡献奖”“江苏省交通厅最美交通人”“江苏省交通厅十佳品牌车队”……荣誉的取得,既是对雷锋车队以往成绩的肯定,更是一种激励和鞭策。

现如今,一辆辆载有“雷锋”标志的出租车行驶在城乡街巷,成为城市的流动名片。他们讲述雷锋的故事,撒下雷锋精神的种子,提升了城市的热度,温暖了每一个路人。

青春不负时代 公益一路前行

“公共晾衣架装起来了,晒衣服晾被可方便太多了。”王陵街道小北门社区明理小区,共12栋楼,居住人员密集,房型狭小特殊,户外晾晒衣物需求较大,多年来,厚重的被子把小区里的小树压弯了“腰”,市容环境也颇受影响。

去年6月,在泉山团区委的积极联系帮助下,泉山区青年商会积极对接产品质量可靠上乘的商家,为民理小区加装了16组公共晾衣架。

泉山区青年商会,正是由这样一群热衷公益事业的青年企业家组成。他们在积极投身创业浪潮的同时,勇担社会使命,不断奉献个人爱心,传递企业温情,将时代赋予青年人、赋予企业家的使命扛在肩上。

拿好垃圾夹和垃圾袋,清理河流沿岸杂物,他们是守护生态环境的文明卫士;戴上口罩和手套,在疫苗接种点引导秩序,为空巢老人代买物资,他们是防疫一线的先锋队;穿上红马甲,拿起小铲子,清理楼道小广告,打扫卫生死角,他们是社区服务的好帮手……泉山区组织的每一次志愿服务活动,总少不了青年商会企业家的身影。

在不断推进常态化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的同时,泉山区青年商会还积极开展项目化公益,组织了一系列村企联建活动,帮扶乡村产业脱贫,成为乡村振兴“交响曲”中一个志愿服务的跳动音符。

凝聚青春力量,建设公益团队。通过会长领办制度,泉山区青年商会引导青年企业家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逐渐形成“1+3”公益模式,即建立一个“青商志愿虹”公益项目,成立“泉山青商公益”基金,共建“青商爱心示范基地”,开展“公益志愿服务”行动。

无论前路多远,公益从未停步。“三月是学雷锋月,又正值泉山团区委打造‘青暖泉山’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正式启动,我们青年商会将积极投身到‘8+N’青年志愿服务项目中,在公益事业中继续贡献企业家的青春力量!” 泉山区青年商会会长孙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