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须得警惕人才“水土流失”
乡村振兴,人才为要。日前,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指出要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随着农村农业现代化不断发展,智慧农业、生态农业、电商农业等新业态层出不穷,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更为紧迫,与之相对的是城市对农村人才“虹吸效应”明显,农村人才外流严重。留住人才才能留住发展,只有涵养人才发展的“沃土”,培育人才队伍的“森林”,才能变“流失”为“留下”,绘就“沃野千里、仓家殷富”美丽乡村景象。
修渠筑坝引人才“活水”,汇聚发展合力。人才兴则事业兴,善于识才引才,方能聚才兴才。人才引进需得精准,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需要由各类人才书写,既需要懂技术、善经营的“农创客”“田秀才”,也需要甘奉献、能吃苦的基层“带头人”。唯有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才能让更多优势鲜明的人才发挥最大效能。人才政策需得精细,要打好政策“组合拳”,完善人才评价、激励、培养等全过程机制体制,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优秀人才”制度,搭建起党委联系人才的“红纽带”,充分激发各类专家人才在乡村振兴建设中的引领帮带作用,让人才生活暖心,发展更有信心。人才服务需得精诚,要解决人才发展的后顾之忧,用敬才爱才、宽厚包容的环境让坚定人才扎根基层、奉献青春的信念,汇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
造林种草育本土“良材”,发挥主体活力。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也要因农民而兴,必须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让更多乡土人才“大展身手”。要大力培育“新兴职业农民”,让更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转变为爱农业、有文化、有技术的“新农人”。积极开展技能培训,通过“订单式”培训、农技“流动课堂”、线上“远教课堂”对农民进行“点对点”“面对面”的培训,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到农业经营和农村治理中,将农民的优势发挥出来,能力提升起来,积极性激发出来,实现农民自我价值提升和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要培育“头雁队伍”,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人才振兴。选优配强村级班子,选拔一批有文化、有能力、有情怀的村级组织带头人。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党员致富带头人、党员服务先锋队等“关键少数”的引领作用,形成带动效应,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深耕细作培产业“沃土”,打造内生动力。人才兴则产业强,产业强则人才聚,想要长久留住人才,归根到底是要把乡村建设成干事创业的一方热土。要以产聚才,既引项目,也引人才,聚焦乡村特色优势,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程,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推动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同步发展,达到聚集一批人才、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致富的效应。要产才融合,既出成果,又育人才,发挥科技镇长团纽带作用,积极对接高校院所创新资源,以项目吸引人才,以人才反哺项目,形成为农业发展助力、为产业壮大赋能、为人才培育提质的生动局面。
改变乡村人才流失的局面,重塑乡村人才生态,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任重而道远。唯有坚持“引水”“育林”“培土”同步发力,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实现乡村振兴人才可持续发展,就一定能将广袤的乡村建设成人人向往的“诗和远方”。(琚子)
编辑:崔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