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江苏徐州:加快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激活提质增效“新引擎”

2022-03-03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孟祥
2022-03-03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王正喜

成立于2010年的徐州博康信息化学品有限公司,是集研发、生产、经营中高端光刻胶、光刻胶单体和光刻胶树脂为主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扩大产能和延伸产业链,又新建了年产1100吨光刻材料及10000吨电子级溶剂搬迁技改项目。去年6月该项目完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利税超亿元,将极大地保证供应链安全,降低高端光刻胶上游原材料被卡脖子的风险。


去年10月25日,徐工施维英智能化搅拌机械产业基地建成投产。新基地采用全行业最先进、最具智能化的焊接生产线、喷粉线及装配线,组装完成一台车由原来的20多分钟缩为10分钟。作为全市的高端装备智能制造项目,该基地的投产,将进一步加快徐州全力打造世界级混凝土智能装备的步伐。

技术改造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区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徐州市工信系统坚持把技术改造作为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积极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有效投入力度,为产业转型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21年,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6%,高于全省平均25.7个百分点,增幅全省第一,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57%,较去年提升7.8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全市工业投资增长的主力军。

强化投向引导

全力推进技术改造

工业技改改什么?为优化企业技改投向,徐州市工信局明确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作为新时期企业技术改造主攻方向,鼓励引导企业以品种开发、质量提升、品牌塑造、绿色制造、数字化转型和安全生产为重点,不断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区别产业分类指导。把技术改造同落实国家产业政策、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紧密结合,加大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同时,加强对工程机械与智能装备、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引导和规范。


近一个时期,国内光伏产业链上游价格持续上升。硅料价格连环上涨,作为上游硅料企业的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获利颇丰。相对于之前生产的棒状多晶硅,颗粒硅更具创新、科技、低碳等特质,投资成本更低,碳排放优势明显,市场潜力巨大。每生产一万吨颗粒硅可减少碳排放44.8万吨,较改良西门子法降低74%。2020年9月8日,保利协鑫旗下江苏中能扩产5.4万吨颗粒硅项目正式开工,为企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2021年6月26日上午,总投资1.7亿美元的江苏协鑫颗粒硅技术应用示范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于当年3月启动建设,仅用97天就实现了项目投产运行。作为江苏中能的下游,江苏协鑫硅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购置安装直拉单晶炉308台及配套设施,建设5GW单晶项目,用于保利协鑫新增的颗粒硅材料产能规模化应用。此外围绕颗粒硅技术应用,还将逐步实施配套的210大尺寸切片项目、以及颗粒硅硅粉再生项目等。

2022新年伊始,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江苏省精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创研发办公大楼正式投入使用,开启了精创在冷链物联网行业高速发展的新篇章。作为一个扎根徐州的高新企业,江苏精创已发展成为冷链物联网行业大型企业,为众多食品、药品、疫苗等国内外冷链用户提供大数据、云平台服务。经过多次技改,一步步发展,目前业务已延伸至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强化示范引领

全力加快转型升级

为加快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市工信局结合徐州产业优势和发展方向,坚持中高端原则,在前期大中型企业装备调研的基础上,建立全市工业企业信息库,分规模、分产业、分方向引导企业实施制造装备数字化更新换代和改造提升。鼓励企业加大智能制造投入,开发智能化新产品,提高企业智能制造水平。2021年全市创建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19个,创历年来新高,累计获评智能车间70家。

近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2021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徐工重型以《轮式起重机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成功上榜。经过多次技改,这里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单位面积产出最大的轮式起重机底盘装配单元,12至50吨和50至1600吨的底盘装配线承担着30多种不同吨级、不同型号、不同排放标准、不同配置的起重机底盘装配任务。底盘线16个工位上都配置了MES的终端。在生产现场的上千种零部件,都有自己相应的“身份证”。目前的一次性装配质量达标率能够超过99%,另外1%的问题参数将在最后的在线检测进行排除。


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消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摆脱同质化竞争的枷锁,创新、拓展发展空间,成为摆在徐州华发纺织有限公司面前的难题。技术创新,让这家纺织企业深深烙上了高新的印记,并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一大批先进生产设备的引进,改变了华发纺织传统的生产模式,全新的生产线不仅节省了人工,还大大提升了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也大幅提升了20%。

工业技改激活企业提质增效“新引擎”。经过多年积累,云意电气已在大功率车用二极管、高度集成的模块化芯片和精密嵌件注塑件等关键零部件上掌握了核心技术。近年来,新能源车发展势头良好,该公司就加大了在新能源车供应方面的研发。该公司投资设立的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汽车智能化产业链、汽车电子上游产业链、智能制造产业链等相关领域,形成了以车用智能电源控制器为核心,智能电机及控制系统和新能源车用电机及驱动控制系统为辅,多种汽车智能及核心电子产品共同发展的多元化产品结构,为公司贡献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编辑: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