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乡村振兴“主攻手”
2月25日,2022年江苏省委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文件进一步明确了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农村改革等重点工作任务,强调要更富成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促进共同富裕,努力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蓝图催人奋进,逐梦惟有笃行。新要求、新目标更呼唤新担当、新作为。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争当乡村振兴“主攻手”,咬定目标“一鼓作气”、“一以贯之”,推动江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稳中求进,把稳农业“基本盘”。农业发展作为“三农”工作的基础,有力地托起了乡村振兴事业的“底盘”。在新冠疫情和内外环境错综复杂、纵横交错的现实条件下,“三农”工作应全方位践行好“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作为老百姓最为信赖的“领头羊”,广大党员干部应身体力行、主动担当作为,向基层靠拢、向一线下沉,为广大老百姓带来先进的理论知识和创新的致富思路,摆脱“靠天吃饭”,以现代化的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农民的稳步增收、为农村的稳定和谐、为农业的稳中向好带来的强有力的支撑。
多措并举,筑牢民生“压舱石”。省委一号文件大篇幅聚焦乡村发展,提出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长久以来,农村和城市之间断层的空间格局带来了农产品供需的错位。交通的落后、信息的闭塞为风景宜人的乡村蒙上了隐蔽的“面纱”,为琳琅满目的作物带来了守望的“孤独”,供需不平衡的局面难以有效解决。党员干部作为时代“先锋队”的组成力量,有责任也有义务扛起发展的“大旗”,从源头活水,以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为切入点,因地制宜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行动,做强“苏韵乡情”休闲农业品牌,拓展农业休闲体验功能,因地制宜打造季节性的蔬果采摘园和发展颇具特色的农家乐,让小乡村立出“大招牌”。
防微杜渐,绷紧返贫“警戒线”。当下,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然而丰硕成果之下还存在着脱贫基础薄弱、返贫隐患并存的现实问题,守住不发生规模返贫的底线成了广大党员干部应坚决啃下的“硬骨头”。在农村地区,尤其是苏北偏远农村地区,广大党员干部一方面应为农民带去知识的“光明”,要真扶贫更要扶真贫,改变贫困乡村的落后思想,改变其“等靠要”的惰性思维,真正将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另一方面更要为当地农业发展带来技术“导航”,借助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红利,深入实施“快递进村”工程,通过互联网平台,改变农业传统销售模式,畅通供销两端。
立足全面小康发展新阶段,党员干部应坚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决心与信心,立足于快、落实在干,以高效率跑出加速度,以快节奏实现快发展,全力开创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的“三农”发展新高地。(辛双)
编辑: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