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企纾困,为江苏经济发展积能蓄力
为帮助广大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提振信心稳定预期,2月28日,省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着力稳定经济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围绕加大财政税费支持力度、强化金融支持、加大对重点行业恢复发展的支持、持续优化提升服务等方面出台8个方面40条政策。(新华日报)
人勤春来早,复工正当时。连日来,我省各地企业开足马力奋战虎年“开门红”,纷纷跑出节后复工复产加速度。从统计数据来看,全省近27万家企业已经复工复产,规上工业企业复产率超过98%。当前,全省各地在下大力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的同时,更需密切关注下步“复工何为”的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惠企纾困政策,确保企业有原料可供应、有资金可周转、有需求可支撑,让复工复产成为一个动态可持续的过程,更好地为江苏经济发展积能蓄力。
政策保障,为企业复工装上“助推器”。有一个良好的制度体系和帮扶政策作保障,企业的发展才能吃下“定心丸”。各地要坚持政策发力适当靠前,抓紧制定具体实施细则,通过与疫情防控以来出台的财税、金融、社保等一系列阶段性惠企帮扶政策相衔接,进一步增强协同性、针对性和延续性,继续“放水养鱼”,为企业“多铺路”。同时,要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兑现不搞层层审批,手续要简而又简,让企业触手可得,确保面广量大的市场主体尽快享受到政策红利,增强市场信心、提振发展预期。
金融赋能,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心剂”。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支持引导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助力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应该看到,受疫情影响,资金链问题已成为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路上的“拦路虎”。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持续对接“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为企业发展播撒金融“及时雨”,另一方面还要着力打通供应链金融堵点,为企业源源不断注入资金“活水”,让更多受到疫情冲击、面临短期困难但“加把火就能挺过来”的企业生存下来、存续下去。
创新引领,为企业转型提供“源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科技创新正成为江苏企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去年全省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并取得入库登记编号的企业已突破7万家,总数继续保持全国第一。面广量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正逐步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为我省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随着5G、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加速融合,必须着眼长远,更加突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扶持力度,激活市场主体创新活力,为全省经济发展加“数”前行。
市场主体“青山常在”,经济才能“生机盎然”。全省各地既要打出“组合拳”抓效果,又要拿出“绣花功夫”抓精准,更要持续“钉钉子”抓落实,真正让各项惠企政策、纾困措施落到企业,惠及市场主体,凝聚同心谋发展的强大合力,助力江苏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航程中行稳致远。(徐魏)
编辑:崔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