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加快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本报讯(记者 王正喜)为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徐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富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微观基础,推动徐州制造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2月16日,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徐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
《行动方案》立足新发展阶段,进一步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引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聚焦实业、深耕主业、做精专业,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助力我市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再上新台阶。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4年,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全面迸发,力争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0家,新增境内外“专精特新”上市企业10家,有力提升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产业基础和创新实力。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四级调研员张兴旺对记者说,为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行动方案》聚焦《工业“四基”发展目录》所列重点领域、制造强国战略十大重点产业领域及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特别是制造业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领域开展“强链”“补链”。实施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进一步培育壮大我市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工程机械与智能装备产业加快引进整机制造项目、提升关键核心零部件本地配套率。同时,加快实施未来产业培育计划,深度谋划,完善生态,打造新的支柱产业。到2024年,争取每条优势产业链培育2至3家“链主”企业。
未来三年,我市将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帮扶力度,鼓励“专精特新”重点培育企业专注主导产品加大研发投入、扩大市场份额,尽快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施“小升规”“小升高”计划,夯实“专精特新”发展后备力量。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积极参与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建设任务,不断提升技术研发、试验孵化和实现量产的能力水平。计划到2024年,全市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备案数达250家;新认定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0家;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达35家。
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将推动建立徐州“专精特新”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扩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股权投资规模。大力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北交所上市,积极培育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科创板上市,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请在新三板挂牌开辟绿色通道。
政银企合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市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持续开展“银企同心助企纾困”中小企业融资专项行动。用足用好市级风险补偿资金,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开发“专精特新贷”“专精特新保”等专属产品,采取股权、知识产权、应收账款等灵活担保方式,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见企即贷、见贷即保”便利服务。
按照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主线,根据《行动方案》,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将建立“专精特新”重点培育企业库,依据所属产业集群、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主营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培育方向和目标等参考指标遴选入库,实行年度更新、动态管理、综合评价,通过分类指导和重点帮扶,力争培育一批升级一批,形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的优质企业梯度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