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添加生态“含绿量” 提升发展“含金量”

2022-02-27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张一一
2022-02-27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沛县敬安镇省级辣椒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以小黄板“色诱”害虫。

本报记者 樊海涛

走进沛县敬安镇吴庄村的辣椒种植基地,只见温室大棚内不同品种的辣椒长势正旺。在一片盎然绿色背景的衬托下,地里的一块块小黄板格外醒目。

“一些害虫对黄色光有趋光性,我们在黄板上涂层黏胶扑杀害虫。”沛县县植保站站长甄洁介绍,利用黄板诱杀害虫是一项无污染、使用方便、效果显著的绿色环保技术,可以避免和减少使用化学农药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去年,这家辣椒种植基地建成省级辣椒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核心示范区面积200亩,辐射带动1000亩。

为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2021年,全市农业植保部门认真贯彻市委一号文件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提质扩面、三级联动,优化技术模式与集成创新,加大服务指导和督查评价,圆满完成全年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任务,提升了示范区建设成效和辐射效应。

完善机制 示范区建设结硕果

“去年以来,我市把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列入农业绿色发展的中心工作来抓。”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洪落介绍,各地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逐步完善建设机制,建设效果不断提高。

经过总结研究,全市规范了示范区管理评价,提出“三个逐一”的要求,即建设前组织专家对建设方案逐一评审论证,提高建设方案的科学性;建设中对所有示范区逐一检查指导,保障建设过程的有效性;建成后对示范区逐一绩效评价,提高结果评价的准确性,确保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并取得实效。

各级农业部门通过多种途径加大绿色防控工作宣传,全市举办各种形式培训40场次,受训人员达2000人次。

建设中,各地优化技术模式,依托粮食作物、园艺作物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以服务当地主导产业绿色生产为目标,加强性诱剂、杀虫灯、性信息素迷向、食诱剂、生物天敌等理化防控技术的试验,逐步形成适合地方需求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据介绍,2021年全市先后建成了水稻、玉米、蔬菜、花生、果树、甘薯等作物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41个,市级绿色防控示范片40个,县级绿色防控示范方84个。至此,近年我市建成的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市级绿色防控示范片、县级绿色防控示范方的总数,分别累计至129个、144个、300个。

绿色防控 经济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近年来,沛县围绕地方特色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全面推进水稻、蔬菜、瓜果等产业病虫害绿色防控进程。通过选用抗病品种、药剂拌种及防虫网和灯诱、色诱等农业生物及物理防治措施的使用,有效推动了全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和利用。

“通过绿色防控措施的推广,示范区(片)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化学农药使用量下降20%以上,果菜等园艺作物化学农药使用量下降30%以上,对提升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甄洁说。

记者采访中还了解到,各区县建设的各类农作物的绿色防控示范区,不但实现了农药“减量增效”的目标,较好地体现了绿色清洁生产、生态环境改善的绿色发展要求,还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品牌。

“采用绿色防控方式种植出来的蔬菜,3.5元一斤抢着买。”棠张镇跃进村蔬菜种植户陈孝坤告诉记者。

据悉,示范区的辐射带动,各地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粮食、蔬菜等农产品合格率达99%以上,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日前,省农业农村厅发布2021年度省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情况的通报,徐州被综合评定为“绿色防控工作推进优秀单位”,位居第一方阵。

2022年我市将继续推进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按作物清单、技术清单、产品投入清单、服务和指导清单等四个清单要求,转变思路,突出重点,加大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普及。“我们将在果菜优势区、农产品品牌基地和绿色、有机食品基地,深入推广绿色防控,加强宣传,提高绿色防控意识;加强示范、引导,推进绿色防控高水平发展。”洪落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