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体育与“双减”共舞恰逢时

2022-02-25  来源:  编辑:哈晓蕊
2022-02-25  

双减政策落地,让中小学生坐在教室里的时间变少了,课余时间真正的多了起来,家长和孩子也真正从繁重的家庭作业和课外辅导班中摆脱了出来。但“双减”后如何利用和管理好课余时间,发挥“双减”背后的重要作用成了摆在学校、家长以及社会面前的新问题。

以前,体育虽然一直在课程表上,但是经常被语文、数学等主课替代。双减政策下,体育课的作用正在充分利用,发挥它强健体魄、促进身心健康、塑造坚韧拼搏品质、培养团队精神,增强责任意识,提升社交技巧等众多益处,担负起培育 祖国花朵的重任。

近年来国家教育相关的政策,也一直在加强对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引导。体育中考已经基本完成了全覆盖,体育中考加分、体育课留作业、中小学生每天两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等,都反映出国家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家长和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需求日益增强。“双减”政策的实施,正好为体育在校园发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有利于校园体育的发展。

要想让体育在学生心中扎根,在校园茁壮成长,体教融合势在必行。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强强联合,通过引入体制内教练员、体制外高水平俱乐部进校园,既可以弥补学校教练资源不足以及上升渠道不畅的短板,也可以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吸引优秀的体育苗子。结合每个学校特点,积极深入地打造体育特色学校一校一品民族体育特色校等品牌建设,加强校队建设,体整合学校、社会等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以赛事活动带动校园体育发展,促进兴趣培养、挖掘可造之材,使学校不仅是教书之地,也真正成为育人之所。

在竞技体育层面,运动员的成材率堪比万里挑一,大多数运动员面临的是平庸的运动生涯、退役后的生活抉择。 双减政策带来的体教融合契机,积极开展课余训练,把发现、培养和输送体育特长生作为努力方向,有效整合了体育和教育资源、完善了项目布局、丰富了学校体育文化,实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学、训、管无缝对接,打通国家、省、市及高校之间上升通道的壁垒,形成一套自下而上的选择机制,模糊运动员与学生的身份界限,使他们成为新时代有文化、有理想、有技能、有未来的 四有运动员。

体育与双减共舞,必将带来校园体育的蜕变,学生体质增强,民族体质提升,家教育、体育事业将更加全面科学协调发展。(杨鑫)

编辑:哈晓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