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江苏徐州:生态蔬菜奏响“富民曲”

2022-02-25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崔东宁
2022-02-25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这个大棚种植丝瓜7000株,现在属于丝瓜生长关键期,每天我和妻子轮流来给丝瓜打叉、疏枝,打叉非常重要,打早了会导致丝瓜藤蔓叶子太少,光合作用满足不了养分累积,打晚了叶子过多就会造成养分的损耗……”2月22日一早,在徐州市睢宁县双沟镇陈王村上海蔬菜外延基地的蔬菜大棚里,蔬菜种植户陈尊元正向记者讲述他种植丝瓜的经验。

“以前种粮食,每亩地年均收入也就两千多元。如今在睢宁秋歌农业公司和村里种植大户的带动下种了大棚蔬菜,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买了小轿车,在镇里买了新房。一个蔬菜大棚,自己育苗,一年下来至少有6万元的收入。”陈尊元说。


陈王村位于睢宁县双沟镇东北角,黄河观光道东侧,共有耕地面积2200亩。过去的陈王村因为紧靠故黄河,村民在种地之余就依赖黄河边的芦苇搞编织。2008年以前全村人均收入不足8000元,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

睢宁县双沟镇陈王村上海蔬菜外延基地负责人杨志介绍,如今,陈王村全村有220户农民从事大棚蔬菜种植,平均每一户种植1至3个大棚,大棚秋季以种植西红柿为主、春季以种植丝瓜、黄瓜为主。

陈王村在大棚数量增加的同时也提高了棚体标准,由最初的徐淮式冬暖大棚改良到现在的寿光五代大棚。随着种植大棚蔬菜的村民越来越多,村里还成立了蔬菜种植合作社等,合作社通过“五统一”进行统一管理,即“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订购种苗,统一供应农药,统一供应肥料,统一收购销售”,大大降低了蔬菜种植成本。


村民焦艳荣四年前回村种植蔬菜大棚,因为要照顾孩子,只种了一个大棚。她高兴地说:“一个大棚平均年纯收入在6万元,比在外打工强,关键是还能照顾家庭。”

蔬菜种好了,就要解决销路的问题。

“我们村的蔬菜交易市场内有苏州、合肥、南京等地的大户驻点收菜。菜摘下来之后,早上直接用自家三轮车拉到市场等着人收就行了。风不打头、雨不打脸,很轻松就把菜卖了、钱赚了。”村民宋萍说。


2016年,陈王村在双沟镇政府和睢宁秋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支持下建立了陈王村蔬菜交易市场和冷库,市场内包括检测中心、农资超市、庄稼医院、电子商务服务站、物流服务站等,当年就投入使用。现在的陈王村蔬菜交易市场每天的蔬菜输送量平均达六七万斤,旺季时高达十几万斤,每年生产蔬菜6000吨。

2019年,陈王村分别与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签订长期技术支撑协议,引繁引育优质的果蔬品种,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我们去年试种了圣女果,已经成功,亩产在7000斤左右,将陆续推广给农户,农业滴灌等技术在大棚蔬菜种植中也广泛应用。”杨志说,我们会坚持走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子,加强与知名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合作,培育高档次、高品质农产品,带领群众将蔬菜种植的路子走得更宽、更远。

记者:刘作霖 孙井贤

通讯员:吕守军

编辑:崔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