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坚实法治基础 创造良好法治环境
本报记者 王彬
日前,徐州出台了《徐州市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要求坚持法治徐州、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为“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筑牢坚实法治基础、创造良好法治环境。
提升法治幸福感获得感
方案提出,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政府决策工作机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一般不少于30日,决策机关审议决策草案时,可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市民代表列席会议。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率和集体讨论率达100%。
建立人民群众监督评价机制,促进食品药品、公共卫生、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劳动保障、野生动物保护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不断加大,执法效果不断提高。
加快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尽快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普惠均等、快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公共法律服务,不断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的群众知晓率、首选率、满意率。
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
方案明确,积极推动“五治融合”,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进辖区治理创新,依法加快县(市)区级层面实名登记、社会信用管理、产权保护等基础性制度建设。制定和落实在城乡社区治理方面的权责清单,100%的村(社区)建立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理事会等议事载体。
进一步提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和“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创建率,村(居)民委员会依法自治达标率不低于98%,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率不低于46%。“一社区(村)一警(辅警)”100%覆盖。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力度,城市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10个社区社会组织,农村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5个社区社会组织。
扎实推进“三官一律”进网格,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全面融入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实现民事、商事、家事、行政等领域矛盾纠纷化解覆盖率达100%。确保95%以上的矛盾纠纷在镇(街道)、村(社区)以及行业性专业性、企事业调解组织化解,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
依法治理网络空间
方案要求,深入实施网德建设工程,强化网上行为主体和行业的自律意识,落实互联网企业主体责任,深化网民网络素养教育,引导网民文明上网、理性表达。组建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批驳违反社会公德、公序良俗现象,让主旋律、正能量充盈网络空间,维护网络秩序。
建立健全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一体化受理处置体系,完善网络与信息突发安全事件应急机制,深化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执法联动机制,规范推动个人信息保护试点城市工作,加强对网络空间通信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名誉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保护,严格规范收集使用用户身份、通信内容等个人信息行为,加大对非法获取、泄露、出售、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
加强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监测发现和打击查处能力建设,督促指导电信和互联网企业拦截、追查电信诈骗等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