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优化产业链条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2022-02-20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张一一
2022-02-20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 王正喜)2021年,我市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574.5亿元、增长23.3%,工业开票销售收入7049.3亿元、增长22.6%,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6%、增幅居全省首位,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跃升至第24位。新的一年,我市如何提升产业链条能级,进一步加速动能接续转换?记者从市工信局了解到,今年我市将继续深入实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切实突出大抓产业、重抓制造业鲜明导向,以“扩量、提质、增效”为抓手,以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为支撑,以推动智改数转为动力、深入推进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和工业倍增工程,全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切实发挥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聚焦集群发展主战略,今年我市将全力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优化整合优势产业链挂钩帮扶机制,促进链条进一步完善、规模进一步扩大、韧性进一步增强,打造1个国际领先、5个国内领先、4个转型升级的“1+5+4”产业链培育体系,打造“6+4”先进制造业集群。突出六大新兴主导产业的先导性和支柱性,促进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要素向新兴产业集聚,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工程机械与智能装备产业,抢抓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集聚,加大起重机、挖掘机等核心产品推介力度,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集成电路与ICT产业,加强人才技术供给,推动产学研有效协同;强化产业链供需对接,支持大硅片、光刻机、刻蚀机等自主可控产品拓展市场、释放产能。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加快实施颗粒硅、高效单晶硅技改升级,做大光伏电池、电池组建设规模,加强先进金属材料、新型纺织等细分领域培育,推动产业上规模、提质态。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围绕强链补链开展精准招商,瞄准产业链高端位置发展尖端前沿产品,全力提升市场竞争力、影响力。

2022年,我市将持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钢铁冶金、绿色化工、建筑建材四大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加快向中高端迈进。同时,做好五大传统行业整合整治“后半篇文章”,推进重点转型升级项目建设,推动尽早投产达效;加快土地盘活利用,实现“腾笼换凤”。

紧盯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围绕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领域,培育一批增长势头猛、技术基础好、投资回报高、发展潜力大的未来产业,推动核心技术突破,抢占发展制高点。主城区则加快发展都市型工业,我市正在制订都市型工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引导主城区依托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发展与城市形态相适应的标准厂房、工业楼宇、都市型工业园区、工业综合体,集聚高端产业和高附加值项目,培育工业经济新增长点。

聚焦创新驱动主引擎,今年我市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制造业协同创新力度,提升产业发展的创新水平和自主可控能力。探索“链主”企业出题机制,建立攻关项目库,针对关键材料、关键装备、传感器和工业软件等领域开展精准突破,加快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滚动管理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库,强化运行绩效评价,实现国家、省、市三级企业技术中心梯次发展,促进企业创新能力全面提质。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两业融合,统筹推进工业设计提质、服务型制造提速、生产服务业供给能力提升、工业文化提档,打造一批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跑出产业发展“加速度”,奋力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