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构筑一流营商环境『样板城』 提升徐州城市综合竞争力

2022-02-17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薛鹏
2022-02-17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南京财经大学副研究员 江苏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 毕朝国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一个城市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强大支撑、也是一个城市美誉度的关键窗口。随着城市竞争从区位条件的竞争转变为营商环境的竞争,城市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招商引资的多寡,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城市内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最终决定本地经济发展水平、财税收入、社会就业等情況。

当前,一流营商环境营造主要围绕优化企业发展外部影响因素和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两条主线来展开,内涵特征更显高端性和特色性。一是开放化、信用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资金、科技、人才、信息等资源配置需要在高度开放化、信用良好且具有一定潜力的市场环境开展。二是现代化、门类齐全的产业配套环境。不仅包含高成长性、高附加值和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的制造业,也需要包括银行、保险、会计和法律等在内的专业化服务部门提供高端服务支撑。三是连通化、快速便捷的基础设施环境。基础设施环境是企业顺利、高效开展运营的关键因素,主要体现在城市内外交通便捷度、区域物流枢纽水平和信息基础设施现代化程度。四是高效化、透明化的政府服务环境。简约高效的政府服务体系能够促使企业和机构运营降本增效。五是充裕的创新要素、供给环境。创新要素密集、人力资源丰裕、资金融通便利、生态质量优良、服务功能强大的城市往往能够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深圳、上海、杭州已进行了大量有益探索值得借鉴。深圳效率优先模式。深圳在国内率先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理念,通过优化业务流程,简化审批程序,打破部门边界,加强单位间横向业务协同,建立多层次横向联动机制,促成审批业务无缝衔接,提升一体化程度等措施着力打造高效优质的营商环境。上海便利优先模式。上海自贸区以贸易自由、投资便利、金融服务完善、高端产业聚集、法制运行规范、监管透明高效、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等为核心内容和总方向,探索投资便利和贸易便利的措施。杭州数字化优先模式。杭州率先打造“移动办事之城”,营商环境数字化水平全国领先,“杭州城市大脑”APP覆盖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事项370项,在15分钟生活圈内即可办理个人事项。

徐州作为快速发展中的成长型城市,发展空间广阔,增长潜力巨大。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把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作为体制机制改革、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提出了《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样板城市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一网通办”服务效能深化、基层政务服务能力提升等层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围绕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样板城市的目标,徐州应当在充分吸收借鉴先进城市经验的基础上,聚焦营商环境的短板和弱项,抓住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共同发力,用系统的思维去补短板、优环境、增活力。

一是补短板与优长板同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样板城”。全方位对标全国一流城市营商环境改革实践,构建“1+X”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有针对性地检查营商环境、找到短板。“1”是全行业通用指标(即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X”是徐州特色产业或重点发展行业的评价指标(如先进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制造业、科技创新企业等)。围绕企业在要素流动便利性、企业运行环境透明度等方面的要求,加快构筑营商环境全生态,推动软环境、硬环境同步提升、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在市场发展环境、产业配套环境、基础设施环境、政府服务环境、要素供给环境、宜居品质环境上走在前列,在服务全省、辐射淮海经济区中构筑独特战略优势。

二是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同步,构建营商环境工作“新机制”。探索为契机,遵循系统性、整体性改革理念,在工程审批、“多规合一”、城市现代化治理等领域,先行先试,创新发展,凝聚系统合力,整体化解营商环境优化体制机制障碍。推动资本、技术、人才、平台等资源共建共享,统筹考虑好环境容量、土地资源、开发强度、能源消耗等。同时坚持“以我为主、创新谋划”,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要素配置、发展空间、人才支撑、绿色发展等方面积极对上争取,努力获得中央和省里的更大力度、更深层次支持。构建全流程闭环式信用监管模式,打造具有徐州特色的城市管理信用品牌。制定“总部经济”徐州行动计划,在放宽资金和人才流动限制、加大税收优惠力度等方面加大对外资总部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重点研究更具突破性的人才政策,研究制定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税补贴实施办法,以及境内高端紧缺人才经济贡献奖励办法,完善高层次人才评价体系,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评价机制。

三是数字化与城市化同步,做强营商环境优化“助推器”。全面构筑信息基础设施,加快5G、IPV6、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借助时空大数据可视化、多源大数据交互分析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分板块、分条线监测城市运行情况,实时获取动态数据,同步进行数据分析,智能开展情况预警,实现多维度、可视化的全局监控和精准、全面、高效管理。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更多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让老百姓办事少跑腿,同步提供具有普惠性、便捷性、主动性、线上线下协同、整体化服务的民生服务,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提高市民获得感,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四是经验学习与理念培训同步,跑出优化营商环境“加速度”。主抓典型引路,大力宣传全市改善营商环境的先进事例,组织徐州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先进事迹宣讲团,向全市宣传推广优秀经验。与上海、深圳、杭州等营商环境良好城市的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研考察,派遣青年干部进行挂职锻炼。邀请国内营商环境领域专家及发达城市政府官员授课,系统培训“法治化、国际化、标准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建设所需要的知识,全面提升公职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本报记者 王春莹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