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脏乱差” 今日“蘑菇香”
|
本报记者 吴悠
“看,这蘑菇长得多好!我们自己种的蘑菇品质高、价格低,深受居民喜爱。”2月13日上午,记者走进徐州经开区金龙湖街道上山花园小区20号楼的地下室,社区志愿者们正来回穿梭,一边挑选品质良好的蘑菇,一边小心翼翼地采摘。
一排排分层排列的菌包,一朵朵竞相生长的蘑菇,一阵阵扑鼻而来的菌香,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是“脏、乱、差”的杂物集聚地。“通过在社区自产自销,目前5700个菌包已收入1.5万元,不仅能增加集体收入,还改善了居住环境,一举多得。”上山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王黎明高兴地说。
曾经 地下室成为居民堆放杂物集聚地
金龙湖街道上山花园小区建于2013年,1720户4100余名上山村拆迁农民安置其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脱离农业,成为市民,虽然上山花园小区上房已经9年,但部分居民的行为习惯仍很难改变。
“室外生火做饭、堆放杂物的习惯一直保留,原本停放非机动车的地下室,更是成为居民们堆放柴火、纸箱等杂物的主要场所。”上山社区居委会委员王学夫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上山社区按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要求,切实加大小区创建工作力度,定期对小区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每周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清理楼道、地下室杂物,但还是存在回潮、反复现象。
2021年7月,上山社区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在各小区新建了11座充电桩和停车棚,共2000多平方米,彻底解决了社区内“飞线”充电、电动车上楼等安全隐患,深受居民们的好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区“两委”班子却发现,因为居民们纷纷把电动车停放在地面车棚内,地下室无车停放便空了出来,堆放杂物的问题加剧,成为了社区内的又一安全隐患,社区“两委”班子为此头疼不已。
对策 不仅要卫生更要发展获效益
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2021年,上山社区党支部在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把“入地要卫生”纳入办实事项目清单,经过社区“两委”班子、工作人员、物业人员连续一周的奋战,上山花园小区20号楼等几栋楼的地下室率先清理完成。
清理工作完成了,但闲置的地下室如何管理,如何有效利用?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带头动脑子、找路子、想创意。
“我们不仅要实现‘入地要卫生’,更要实现‘入地要发展’‘入地要效益’!”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两委”班子成员中冒了出来,“小区居民对土地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我们能不能把地下室建成责任田呢?”
地下室位置的局限性、居民楼的安全性都必须考虑,在多方咨询和考证下,试点种植蘑菇进入了王黎明的眼里。“这可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啊,必须大力支持!” 在社区“两委”会议上,方案一经提出立即获得了“两委”班子成员、党员群众代表的支持,“试点种植蘑菇不仅盘活了社区低效闲置空间,向地下要经济,增加了集体收入,还解决了地下室长期‘脏乱差’的现状,同时也给社区居民增加了新就业平台。”
如今 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说干就干,在金龙湖街道党工委的支持下,上山社区率先在20号楼地下室建成食用菌试验点,积极组织人员与市农业科学院对接取经,并邀请省农业科学院专家到试验点进行实地勘查、现场指导,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
2021年11月28日,5700包菌包“入住新家”,经过13天的精心培育,第一批高品质的蘑菇成品出售,2.5元一斤的低价吸引了居民纷纷赶来“尝鲜”,每天的出售量大概在二三百斤。
“没想到离开庄稼地快9年了,还能在高楼大厦的地下室圆了种植梦。”今年80岁的社区居民王兴弟高兴不已,“社区能想出这个方法解决地下室脏乱差问题实属不易,居民们也要积极配合共同爱护社区环境。”
如今,20号楼试验点的蘑菇长势良好,热心居民踊跃报名担任志愿者,帮忙监控室内温度、湿度,照看菌包上长出的菌芽。
目前,试验点已完成第一茬菌菇的采摘销售,获利1.5万元,一次性收回成本。下一步,上山社区计划将小区内27栋楼地下室全部清理干净,采用集体种植或包租的形式交给有意向的村民,在彻底解决小区地下室脏乱差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壮大上山社区的集体经济。“我们还将组织更多社区来观摩学习、经验分享,把文明城市创建与推动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金龙湖街道党工委书记吴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