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加持,让冬奥会更“多彩”
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正式拉开帷幕,全世界瞩目北京,惊叹本届冬奥会“黑科技”满满。中国向全世界展示了一届“多彩”且精彩的冬奥会,也让全世界见证了我国科技创新的实力和建设体育强国的信心。
“黑科技”加持,开幕仪式有高度。相比2008年夏季奥运会,本届冬奥会开幕式不再着重展现规模宏大的节目,而是缩短开幕式时间、大幅减少演员数量,通过融入科技创新、低碳环保和运动健康理念,努力呈现精彩的节目效果,展现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运动之美。开幕式上,有着面积超1万平方米的世界最大LED地屏;有着重达400吨的冰立方,在激光雕刻下渐渐碎裂,显现出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有着综合运用AI、5G、AR和裸眼3D等多种科技成果,实现了空灵而浪漫的视觉效果;有着全球首次规模化应用8K技术进行直播和重点赛事报道......一项项新科技、新成果的应用,为冬奥会涂上一层酷炫的“科技色彩”,向世界呈现一场全新的视觉盛宴,展现了一个更加繁荣、强大和自信的中国。
“黑科技”加持,智慧服务有温度。作为赛时运动员和随队官员居住、生活、休闲的重要场所,冬奥村备受关注。这里有智能防疫机器人,人员进入无需摘下口罩,一秒内便可实现身份识别、智能测温等8个检查环节,大大提高了信息核验效率;这里为运动员们准备了可以调整形态的智能床,可为不同场景下人体脊柱提供最佳支撑,较好地保证了运动员们的睡眠质量;这里配备了24小时待命的机器人厨师和智慧餐厅,运动员们全天候、全时段都能享受到最优质的服务;这里公共空间的生物气溶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系统,为疫情防控提供更优保障……从冬奥村的景观布置,到其中的春节元素,再到随处可见的“黑科技”,无一不体现着北京冬奥的温暖服务,为冰雪之约奏响美妙前奏。
“黑科技”加持,赛事保障有力度。本届冬奥会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约90个国家和地区近3000名运动员同场竞技,顺利保障赛事进行背后少不了科技的强大助力。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首次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其赛道被运动员称为“最快冰面”;水立方14天变身“冰立方”,通过“水冰转换”可拆卸结构,实现夏季、冬季两个使用场景的转换;智能“小绿箱”空气消毒机高效消杀细菌和病毒;风洞实验室帮助跳台滑雪运动员做训练;无人机跟踪搜集越野滑雪运动员整个训练过程的宝贵数据;北京冬奥会气象预报将首次实现“分钟级、百米级”的精确度,这在冬奥历史上尚属首次……场馆建设、疫情防控、运动员训练、气象监测等等赛事保障环节,无不彰显着前沿科技的支撑作用,体育与科技结缘,科技为体育添彩。
“尽管受疫情影响,冬奥会筹办工作进展十分顺利,这几乎就是奇迹!”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感言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毅和智慧。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北京冬奥会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经济、科技实力不断增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我们坚信,“一起向未来”的主题口号,将和“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新格言一起,凝聚起各方力量,共同应对危险和挑战,同舟共济,共谋发展!(王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