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优化流程 聚力破解难题
本报记者 王正喜
2月7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全市作风效能暨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召开。大会要求聚焦“树徐州形象、正徐州风气、聚徐州人心”,大力弘扬“五种风气”,坚持不懈转作风、提效能、优环境,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
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市城管局将拿出更多务实管用的提升作风效能、优化营商环境的硬招、实招、新招,在办实事上事事见效,在服务企业上敢担当善作为,在作风建设上久久为功,切实增强城管队伍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廉洁意识、纪律意识,通过动真碰硬立规明纪、重拳出击纠风肃纪,真正让纪律生威、让作风发力,推动“百姓城管”品牌延伸至各领域、覆盖到全体人员、落实在工作全过程,以良好的作风保障营商环境更优、政府服务更好。
新的一年,市城管局加强行政执法数据共享,推进政务信息互联共享。持续优化流程,将审批时间由法定的20个工作日压缩为常办事项3个工作日、不常办事项1个工作日办结。抓实窗口涉企证照通办行政审批标准化工作,落实“网上全流程审批”,实现“一表申请”“一窗受理”,完善“网上办、快递办、电话办、预约办”等审批服务方式,提升电子证照的认可度和使用频率,继续实施审批改备案、实行告知承诺制,“不见面审批”、一窗通办等制度,进一步放宽广告、店招设置管理标准。及时梳理公布惠企政策清单,确保企业所需政策查得到、读得懂、用得上。对建筑垃圾处理费减免申请当天受理、当天办结,切实给企业减负。加强与服务企业常态化联系,定期召开服务企业座谈会,建立重点企业日常联系沟通机制和定期调研回访制度,全天候、全时段电话受理企业监督服务、工地服务。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将重点围绕全市“营商环境数字突破年”部署要求,持续优化金融领域营商环境,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上更加精准有效,在搭建银企沟通平台上更加支撑有力,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上更加高质高量,切实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获得感。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产业项目、优势产业链和126家重点工业企业支持力度,实施融资畅通工程,“一企一策”制订差异化融资方案,提供精准信贷支持。突出提高制造业贷款占比,建立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补偿机制,多举措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新的一年,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将进一步协调各股份制银行省分行加大对徐州地区小微贷款指标任务倾斜,推动各银行机构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创新业务模式,推动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首贷、无还本续贷等业务扩面增量。围绕打破银企信息壁垒,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不断丰富完善企业征信服务平台、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和股权融资平台功能及覆盖面,打造“三位一体”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充分利用政务数据资源,扩大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采集,提高征信服务效率,为银行机构提供及时、全面的企业信息,化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获得率。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全面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服务意识,进一步下放行政权力,优化行政审批模式、联审会商机制和工作“周清零”制度,深化“不见面”审批和审批标准化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建设用地审批时限由现在的10个工作日缩减至7个工作日。在市区范围内率先推广工业用地“标准地+定制地+双信地”服务模式和监管模式,全面实现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出台《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竣工验收行为,提升竣工验收效率。同时,深化信息共享,打通业务和部门壁垒,全面实现工程建设领域“多规合一”“多测合一”“多验合一”,不断提升业务办理的时效性、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新的一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真情真意解决好权益维护、权证办理等方面存在的痛点、焦点、堵点、难点,持续深化“自然为民”服务。常态化开展“交房(地)即发证”,加大进银行、进楼盘、进社区的力度,推动登记服务全面再提升。全面开展不动产登记遗留问题解决“落实年”活动,拉网式化解企业和居民办理不动产权证问题。增设企业服务专窗,推行“一窗办、集成办、及时办”,拓展登记服务维度,畅通“一证通办”服务渠道,为助力徐州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展现新作为、新担当、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