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江苏徐州:铺就便捷出行路 谱写民生幸福图

2022-02-12  来源:徐州日报  编辑:哈晓蕊
2022-02-12  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孙冯燕 王春莹

春节前,小编乘高铁18分钟就回到了宿州老家,很多徐州人也同样感受到返乡探亲、周边城市出行越来越方便,实现了拎包即走。这正是得益于以徐州为中心的“1小时交通圈”的构建,它拉近了城市间的距离,让人们享受着交通便利带来的幸福生活,让美好生活更提速。

徐州人出行的小幸福,背后是徐州交通的大发展。


春运数据显示交通出行更便捷

数据显示,1月28日(腊月廿六)是除夕前人口迁入徐州指数最高的一天,迁入人口主要来源地依次为:苏州市占徐州迁入人口总量的14.27% ,南京市占徐州迁入人口总量的10.81%,宿州市占徐州迁入人口总量的9.54%。排在前10名的来源地还有:宿迁市、上海市、常州市、无锡市、临沂市、枣庄市、济宁市。

1月30日(腊月廿八),这天是除夕前人口迁出徐州指数最高的一天。徐州迁出人口主要目的地依次为:宿州市占徐州迁出人口总量的26.02%,宿迁市占徐州迁出人口总量的11.58%,枣庄市占徐州迁出人口总量的6.18%。排在前10名的目的地还有:济宁市、临沂市、连云港市、南京市、菏泽市、淮北市、淮安市。

1.徐州渐成流动型、区域中心型城市

根据年前人口流入数据可以看出,在外工作生活的徐州人多集中于苏南地区,来源地前两位是苏州市和南京市。对比往年春运数据可以发现,2022年徐州春节期间人口流入来源地前5位城市与2021年相同,分别是苏州市、南京市、上海市、宿州市、宿迁市。

在第六次与第七次人口普查对比中,徐州人户分离人口增加112.85万人,增长129.90%。900多万常住人口中有100多万人户分离人口,意味着徐州正在从一个安逸、本地化的城市,变为一个流动型、区域中心型城市。

2.周边城市的人为什么愿意来徐州发展?

年前人口流出数据显示,在徐州工作生活的外地人多来自周边城市,排名前10位迁出目的地中只有南京一个城市不属于淮海经济区,比较2021年徐州春运数据,迁出人口占比顺序也没改变,前5位依旧是宿州市、宿迁市、枣庄市、济宁市、临沂市。

为什么淮海经济区城市的人更愿意到徐州来?比较这些城市距省会车程和距徐州车程可以发现,宿迁、宿州到徐州的车程是其到省会的1/2,枣庄是1/3,淮北到徐州车程仅是到省会的1/4。举个例子:同在徐州工作的淮北人跨省回家比邳州人回家更快。难怪他们纷纷放弃去各自的省会城市发展,选择来到“大徐州”。

2月6日(大年初六)春节假期最后一天,人口流动方向与年前统计的迁入来源地、迁出目的地一致。综上,再次说明了徐州与淮海经济区城市之间的密切关系。


徐州到这些城市时间缩短了多少?

交通,在城市互通互联、区域协同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小编梳理发现,近年来,徐州综合交通网络加速完善,先后建成郑徐客专、徐宿淮盐铁路、连徐客专,高铁运营里程390公里,位居全省前列;城市轨道实现重大突破,成为淮海经济区首个开通地铁的城市,建成运营徐州地铁1、2、3号线,地铁通车运营里程达64公里;高速公路基本形成“一环五射两纵一联”总体格局,总里程达到464公里,实现县级节点全覆盖,80%左右的乡镇30分钟进入高速公路网。

以公路和铁路建设为例,一起感受一下徐州如何努力打通区域屏障,拉近与周边城市间的距离,推进淮海经济区升级崛起。


快速路网、高速路网不断完善,徐济高速、徐明高速全面通车,形成以连霍高速为东西主线,京台、京沪等高速南北贯穿的八条高速、四通八达的徐州公路网络。

徐济高速的开通,使徐州至济宁的车程缩短了30分钟,完善山东、江苏两省高速公路路网结构,有效促进区域融合发展。2021年,徐济高速顺河互通连接线的铺设进一步拉近丰县北部地区与周边的时空距离。

2019年,符离大道(宿州—徐州快速通道)正式通车,不仅直接连通宿州与徐州两座城,它还是一条生态旅游大道,串联起皇藏峪、五柳、龙脊山、大方寺、西山花海等沿线12个名胜风景区,被称为“最美大道”。

与符离大道一起开通的徐宿城际公交K902,是省内首条城际公交班线,更加拉近两城之间的距离。

“十四五”期间,徐州市将建成“米”字形高速铁路网络。

连徐高铁2021年开通后,徐州至连云港的时间由过去的3小时4分钟减少到1小时8分钟,沿线经过徐州经开区、铜山区、邳州市、新沂市、连云港市东海县和海州区,极大便利沿线群众出行,进一步发挥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徐淮盐宿高铁2019年开通后,徐州至淮安的时间也相应由2小时33分钟缩短至1小时2分钟,徐州至盐城的时间由4小时16分钟缩短到1小时38分钟,徐州至宿迁也只需32分钟就可直达。


未来,城与城之间还会更近

近日,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交通部门主要负责人召开视频会议,共同审议通过了《长三角跨省市交通基础设施快联快通建设实施合作协议(2022-2025)》。项目清单(2022-2025)中,徐州共涉及三个项目。

未来,随着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我们相信,徐州在加快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的同时,将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拓展合作交流深度广度,主动服务周边、带动周边,持续放大跨省辐射优势。

编辑:哈晓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