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转作风 提效能 优环境

2022-02-11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2-02-11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王正喜

2月7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全市作风效能暨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召开。大会要求聚焦“树徐州形象、正徐州风气、聚徐州人心”,大力弘扬“五种风气”,坚持不懈转作风、提效能、优环境,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

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全市检察机关将围绕“全力打造高效便捷、暖心顺心的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做强“检润民企”品牌,把平等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做得更实,打造升级版法治营商环境。进一步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帮助企业远离刑事犯罪风险。准确区分个人犯罪与企业违规的界限,努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审慎认定涉融资贷款犯罪,建立保护民营企业创新创业容错审查机制。引导涉案企业合规经营,对与检察办案有链接点的涉案企业,全部纳入企业合规机制范围,扩大企业合规社会影响,促进犯罪预防。

新的一年,市检察机关将创新方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对于涉企典型案件或涉众型案件加大公开听证力度。对于确实存在问题的案件依法启动监督程序,并加强与法院沟通,尽快启动纠错程序。拓展司法办案效果,对案件背后企业运行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法律问题或潜在问题全面分析,提出防范措施,助力企业查补漏洞、健康发展。依法严厉打击网络传销、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及网络黑灰产等犯罪。依托“驻知识产权局检察工作站”,加强对著作权、商标权和商业秘密的保护力度,加大对侵权行为惩处力度,助力营造徐州地区保护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市场监管局将对标对表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大兴“五种风气”和“四个在前”的奋斗姿态,务实创新,砥砺奋发,优化营商环境,争创一流品牌,提升作风效能,争当全市标兵。2022年,全市力争新发展法人企业超过7万户,企业全流程开办时间再压缩50%、确保1个工作日办结。全面推行“不见面”审批,推广使用“全链通”平台,实现企业登记、公章刻制、银行预约开户、发票申领、开通企业社保账户和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账户等事项全流程网上申请,满足企业、群众个性化办事需求。

新的一年,市市场监管局将以数字化转型为引领,加快智慧监管平台建设,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不断提高市场监管工作质效。强化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时段、重点环节的全流程全方位监管,夯实特种设备、食品、药品、工业产品质量“四大安全”基础,推动本质安全水平提升。争创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国试点示范城市,探索组建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推动知识产权由“知产”向“资产”转化,力争全年实现质押件数220件,融资金额突破18亿元。今年还将联合市司法局探索建立优化营商环境市场监管领域法治共建平台,出台实施涉企“免罚轻罚”措施清单,鼓励支持市场主体及时自我纠错,尽可能减少对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标国家和省营商环境创新改革事项清单、评价指标体系,持续优化住建领域营商环境。一是继续深化工改审批工作。聚焦一窗受理、一网归集、业务协同、数据共享等重点,加快推动前期项目生成、多测合一、区域评估、各地联合审图等系统整合对接,不断提高系统运行质量和效能。健全工程建设项目联审机制,按照“一家牵头、部门配合,成果共享、结果互认”要求,细化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运行规则,不断提升工改平台并联审批、联合审图、联合验收等审批效率,着力提升工改承诺与市场主体感受度的吻合。

新的一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探索创新“拿地即开工”2.0模式。加快探索“标准地+带施工图出让”拿地即开工的2.0模式,指导各地加强项目储备,加快区域评估和成果运用,完善规划设计方案模拟审查机制,推行建设工程施工图和消防设计图纸容缺预审。探索标准厂房和定销房、公租房、拆迁安置房等保障性住房类型的试点“拿地即开工”的2.0模式,做好“拿地即开工”后半篇文章。打破工程建设项目四个阶段审批模式,探索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和施工许可合并为一个阶段同步办理,并将审批流程与不动产登记相衔接,实现“竣工即拿证”,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