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卷煎,睢宁的味觉密码
佳节来临,回到睢宁,同学、朋友、家庭的聚会,少不了卷煎。
美食只是借口是由头,更是他们同甘共苦的记忆。
王林卷煎——传承几代人的卷煎在王林人的手里,变幻出新意。
王林,这个乡村社区因卷煎而输入了味觉密码。
以猪肉为主,山芋淀粉为辅,甜油调味,卷煎让王林这个在城市化进程中仿佛被时光遗忘的土地,至今保留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王林卷煎是饭也是菜。饭菜合一的方式,让这种古老的食物,呈现出别样的时代风貌,并把手工制作的魅力包裹在其中,用手的温度,呵护着传统食品的生命力。
制作王林卷煎选用当地的土猪,这种猪肉制作出来的卷煎,油脂丰富,质感脆韧弹牙,结实耐饿。每一块肉的原料,都要经过“按摩”处理,以确保材料入味恰到好处;肉一定要用刀切成小丁状,再反复地剁,保证成品的劲道和口感。
在剁好的肉馅中加入适量的葱姜、甜油、淀粉等,经过发酵腌制的甜油,能够有力的压制肉荤中的腥味,在高温的作用下,更升华出一种特有的鲜香。
鸡蛋皮的制作,火力至关重要。古老的风俗被顽强地保留着,用铁锅制作鸡蛋皮是王林人的习惯。火大了,就糊了,火小了,就粘锅,火候的掌握全靠技师一手拿捏。不薄不厚,平平坦坦金黄椭圆形的鸡蛋皮几乎能包裹任何食物。
接下来是用鸡蛋皮包裹馅料。这时的肉馅还要经过再次摔打定形,技师们熟练的手法和精准的数量把握几乎没有差错,这不是简单作坊能够完成的工艺。精细加工,存在于每个环节。
卷煎卷好之后需要“醒”两刻钟。只有经过耐心的等待,才能得到最顶级的美味。辛勤的劳作给身心带来的那种幸福,也是如此。
时间就在这反复的声响里流走,一张鸡蛋皮包裹的馅料,在一炉大柴旺火微妙的洗礼下,充满着想象力。
美味慢慢酝酿,蒸汽弥漫,空气中浸润着甜香,朴素,低调,略加保守的醇香,让口腔和鼻腔共同形成了立体感受,这是卷煎特有气息。
新出笼的卷煎让人欲罢不能,切一片在口中,它总是在撩拨我们的味蕾。如果配上蒜泥、甜油和醋调好的汁,更能完美演绎非常的味蕾感受。
肉馅,淀粉,甜油,它们的相遇,不仅是味蕾的碰撞,也是家乡与他乡的跨越聚首。
王林卷煎,
不仅是睢宁食物,
也成为不一样的睢宁密码,
更承载了睢宁人的那抹乡愁。
文图、视频:王雷波
编辑:王莉
校对:杨庆宇
责编: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