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江苏徐州:探风物、赏非遗、听故事……只此“地方文创”出圈新春“C位”
徐报融媒记者 徐晓旭 见习记者 王琇 图/徐报融媒记者 秦媛
探风物、赏非遗、听故事、购文创。随着农历虎年的临近,市场中越来越多与“虎”有关的商品热度不断上升,包括服饰、盲盒、黄金首饰、文创和零食等。不仅如此,江苏徐州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以两汉文化、明清古建筑群、西楚文化、户部山文化等为主题的文创产品,正在逐渐走俏,香包、虎头鞋、文化T恤等成为徐州市民年终岁末喜爱的爆款。
萌虎元素文创“热销”
文博虎年礼品“上线”
在徐州招商花园城一楼的九木杂物社,红红“虎虎”的虎年饰品妥妥的占据着店内的“C”位。
九木联名南茜和胖虎等超人气IP推出的DIY手提古风纸灯,象征平安、好运、招财、福气的胖虎摇摇乐御守惊喜盒、寓意“爱辣虎油”的辣椒盆栽、百变胖虎盲盒、可以“崩走霉运”的机关惊喜贺卡等虎年文创礼品,整齐地码放在最显眼的货架上。
“咱们给弟弟买一个拨浪鼓玩吧!”市民李女士带着女儿闲逛时,一眼看到了标有“虎虎生威”字样的拨浪鼓,准备买回家送给儿子。
据店员介绍,最近和老虎相关的新年周边礼物销量特别好,店里的虎头帽最为热销,已经卖断货了,老虎图案的口罩卖的也不错,大多是年轻父母买给孩子,还有各年龄层的学生买给自己或当做新年礼物送给同学。徐州博物馆汉风驿站主题文创店,店主郭贯男是徐州香包非遗传承人。为迎接虎年的到来,店里增加了纯手工缝制的老虎双头枕摆件、布老虎摆件、挂件等新品。
用东北大红袄布面缝制的小老虎摆件很受中老年游客的喜爱,寓意“高中”的小老虎粽子香包、布艺刺绣老虎香囊,则吸引了众多学生游客购买。博物馆内的另一家文创生活馆,则更侧重于销售含有徐州文物元素的文创产品,舞俑、玉兽的冰箱贴和书签、汉画像石拓片艺术品、玉熊镇、汉砖砚台、铜熏炉、徐州博物馆馆标——玉龙,铜牛灯、汉代轺车、铜熏等徐州出土文物的仿制品,成为游客们首选的纪念品和伴手礼。
景区周边文创“出圈”
地方方言产品“走俏”
千年文脉,潮流地标。这里是江苏省省级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地,新春佳节叠加冬季购物节,户部山月光市集每晚都迎来大量游客。以“虞美人”、“楚霸王”命名的戏马台精酿啤酒颇受市民欢迎。店主张慧介绍,这些啤酒有小麦白啤、经典黄啤、慕尼黑黑啤等品种,在戏马台脚下售卖,以此来弘扬徐州历史文化。印有户部山、云龙山、云龙湖、戏马台、回龙窝等徐州地标的文创T恤、卫衣、帽衫,以及萌虎图案的帆布包供不应求。
这些都是店主杨亮亲手设计制作而成。谈到创作初衷,他说,户部山是徐州地标,自古商贾云集,游人如织,素有“一座户部山半部徐州史”之说。如果有产品能穿在身上,拎在手上,端在手上,那走到哪都是宣传徐州的载体、平台或窗口。
他先从市民喜爱的文创T恤和帆布包做起,随后陆续加入徐州美景的雨伞、紫砂杯、卡包等产品。“我最爱这种国潮黄铜文艺书签了,每次去南京游玩,都会买一套秦淮八艳的书签带回来,现在徐州终于也有自己的黄铜书签了。”寒假期间,正在读研的张小姐在回龙窝游玩,看到最新款的徐州国潮书签——“徐州的风物诗-国潮黄铜文艺书签”迫不及待地买了一套。
该系列书签精选富有徐州本土特色的风景建筑作为创作元素,在原有的放鹤亭、云龙湖、苏公塔、燕子楼四款书签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戏马台、快哉亭、汉桥、五省通衢四款,整体采用黄铜锻造工艺制作,精致非凡,古朴雅韵。“这款书签今年1月刚推出,销量已经达到一万套以上,成为徐州地区商务会议的热门伴手礼和市民们馈赠远方亲友的佳品。”店员说。
与传统集市不同的是,位于回龙窝的这家特色文创店“行走的徐州”,有自己的本土设计师团队,专注于徐州本土文创产品的设计、制作和推广。店员拿出一套10个钥匙扣,每个上面刻着一句徐州方言,像“淤魔、什么黄子、拐妮子、办肆、滋儿咪滴、离你哪来”等。
“我们精选了徐州本地10余句方言,将其附着于随时携带的钥匙扣上,以这种新颖的方式,将日常所见却被忽略的方言强调并放大,造成一种耳目一新的效果。”工作人员介绍,这套产品是设计师潜心研究徐州方言制作而成。产品一经推出,迅速获得潮人和文创爱好者的热捧。除钥匙扣之外,还有胸针、刺绣布贴等个性化产品,受到年轻市民的追捧。“除了买了自己用外,很多大学生会买徐州方言和美食系列的文创产品送给外地的同学。”工作人员称,喜欢文创的客户群更为年轻化,注重个性化消费需求,中年客户大多数则是购买书签、水杯等作为商务礼品。
一款以徐州地标风景“彭祖赏樱”“杏花春雨”“暮雪苏公”“秋风戏马”为logo的永恒笔,吸引了很多商务人士和公务员。它以石墨代替笔芯,坚硬无比,可以书写超长时间。用国潮风格插画绘制,红粉黄蓝四款包装,色彩绚丽明快,借用当下最流行的审美风格,打造具有徐州特色的文具产品。套装内含有笔和橡皮各一。“无论是自用还是作为小伴手礼,都是一件非常适合的文创。”张先生一口气买了十盒,过年了,很适合当礼品送人。据了解,“永恒笔”上架三个月,销量已突破三千套。
编辑: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