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徐州铜山:富民、惠民、安民,绘就“安居图”书写善治新篇章

2022-02-01  来源:徐州日报  编辑:哈晓蕊
2022-02-01  徐州日报

节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棠张镇跃进村村民李文喜拿到村里发放的“股田”分红,大许镇44岁农民朱秀丽正式到为民服务中心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大彭镇困境儿童小雨高兴地穿上“铜山妈妈”杨晴送来的新羽绒服,马坡镇大新庄村民王思汉搬进了村里统一建设的别墅式新居……铜山区80%以上财力用于民生支出,有温度的民生,让冬日的铜山更显温暖幸福。

顺利完成省“全要素网格化”试点,“四网三员五联动”镇域社会治理机制逐步推广,汉王镇、柳泉镇北村村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村称号,2021年底,徐州铜山再次夺得全国平安建设领域最高奖“长安杯”……探索“六治六力”基层社会治理路径,健全“四位一体”社会善治模式,高效治理绘就铜山“富民安居图”。

铜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富民、惠民、安民,书写出“善治高地”建设新篇章。


富民为基,“治”富百姓

铜山千方百计搭建多种形式就业平台,扎实开展各项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深入实施全民创业行动计划,去年累计发放技能提升培训补贴、失业保险补助近7000万元。多元化促进农民增收,扎实推进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现代乡村富民产业,构建以农业产业化联盟为引领的“十百千万”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行“党建+股田制”模式,持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去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6200元、27600元,位于徐州市第一。创新实施“6+6”精准扶贫模式,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收入增加至15000元以上。始终把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铜山用富民的一砖一石筑牢了社会善治的基底。

惠民为要,“治”服百姓

铜山聚焦“八个更”要求,突出系统提升公共服务区镇村三级网络体系建设,探索公共服务优质共享路径,让群众享受更优质便捷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引进南京师大、江苏师大等品牌教育资源,高新区中学、北京路小学等一批中小学校建成使用,大许中学、铜山中学晋升四星级高中,累计招聘在编教师2768名,中考、高考成绩保持全市领先;在全省率先组建医疗事业集团,打造具有“铜山特色”的医共体模式,建成4个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20家省示范乡镇卫生院和137家省示范村卫生室,建成省级以上卫生镇15个,异地就医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荣获全省基层卫生十强县(市、区);实施养老服务中心医养结合工程,新建2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完成12个镇级敬老院标准化改造提升;积极发展文化体育旅游事业,区文化中心开工建设,每年开展文化体育惠民活动300余场次,汉王村、北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群众幸福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铜山倾情倾力改善民生福祉,着力解决百姓的“急难愁盼”,用真情服务换来百姓的获得感,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安民为本,“治”福百姓

平安是福,安全感是幸福感的源泉。铜山突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探索“六治六力”基层社会治理路径,健全“四位一体”社会善治模式,推广“四个领办”党建工程,强化网格化管理基础功能,推进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本质安全水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筑牢疫情防控坚固防线,全区始终保持“零疑似、零确诊”良好态势;顺利完成省“全要素网格化”试点,“四网三员五联动”镇域社会治理机制逐步推广,蝉联平安中国建设最高奖“长安杯”;持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机制,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大力弘扬“铜山模范”精神,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建立完善扫黑除恶常态化工作机制,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群众安全感提升至99%;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生产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连续6年实现“双下降”;深入开展信访矛盾化解攻坚,解决了一大批历史积案,赢得百姓支持拥护。

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治理的目的也是实现善治的根本路径,富民、惠民、安民“三位一体”托举起善治铜山巍巍高地,为打造“江苏强区”增添“黄金”成色。

编辑:哈晓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