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担当作为促发展 汇智聚力谋新篇

2022-02-01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2-02-01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徐报融媒记者 闫琦

2021年,徐州市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聚焦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聚力支撑徐州高质量发展,从政策、工程、载体、服务、活动等方面综合施策,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人才集聚效应不断增强,人才队伍结构持续优化,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

亮点1

“555”引才工程实现开门红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和创新驱动战略,更大规模、更大力度引进各类人才,市委市政府出台《徐州市“555”引才工程实施方案》,确定从2021年至2023年,每年引进500名领军人才、5000名专门人才、50000名大学毕业生。我市系统整合政策资源,运用“四联五引”构筑全方位引才框架,建立七项机制全面压实引才责任,全面打响引才工作品牌。

2021年实现新引进领军人才698人、专门人才5260人,引进大学毕业生5.37万。其中,领军人才当年新创办企业403家,完成投资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1亿元,坎德拉、惠鑫科技当年均突破2000万元;引进专业技术人才3042人、高技能人才2077人,既解决了企业发展的急迫需求,又满足了社会事业的发展需要;新招引的大学生,较去年增加1.07万人,增长25%。“555”引才工程获评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创新项目一等奖。

亮点2

“赋能型”人才服务体系初见成效

为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以“赋能”的理念和举措优化完善我市新时期人才工作,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构建“赋能型”人才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从政策、载体、市场、金融、管理、科教、评价、活动等方面,营造精准支持、主动服务的良好人才工作生态。

市县人才投入从7.46亿元增至16.49亿元,兑现各类补贴和政策性资助9.1亿元。制定印发《2021年全市加快推进人才创业项目建设工作方案》,重点围绕新引进的领军人才创业项目,启动实施人才企业“瞪羚计划”;出台税务服务人才企业 8 项举措,会同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等部门印发《徐州市金融支持人才创业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金融部门17条重点任务,健全完善有效配置的金融赋能机制;在苏北率先设立3.7亿元的“彭城英才”创业基金,推出“徐才贷”等金融产品,发放“人才贷”3.29亿元,促成人才项目融资30.4亿元,人才获得感显著增强。

亮点3

各项人才工程成效凸显

我市申报各项人才工程项目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共成功入选省“双创团队”8个、省“双创人才”45人,获得省竞争性资助资金5865万元,团队数量和人才入选率均全省领先;对入选的8个省“双创团队”和33位创业类省“双创人才”由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进行配套奖励4900万元;5个团队、11名人才入选市“双创计划”,总资助金额2100万元;对成长性好的12家人才企业,兑现二次资助资金1700万元,创历史新高。

通过充分发挥重点人才工程牵引作用,加大对优秀创新创业人才的资助力度,助力科技类人才快速成长。全市各类人才创办企业中销售收入过千万的达419家,领军人才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的达14家。华兴激光、影速集成、鲁汶仪器等多家人才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

亮点4

人才科创平台能级提升

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挂牌成立,位于江苏淮海科技城核心区的淮海科创基地(徐州软件园二期)全部封顶,徐州科技创新谷成功建设1个国家级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徐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实体化运营,徐州生物工程学院等三所高校落户潘安湖科教创新区。

今年全市共获批国家级创新平台4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家,获批省级孵化器4家、众创空间10家、产业创新中心2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0家,新增省级科技创新平台9家,认定新型研发机构79家。

亮点5

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

聚焦我市产业发展需求,新引进科技类人才1032名,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新增高级技师、技师1649名,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4534人次;聚焦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目标,新引进卫生高层次人才49名,新增卫生、护理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1073名,社区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346名;新招聘教师7159名,新增正高级教师29名、特级教师40名;吸引5995名人才“下乡”、4602名能人“返乡”,培训农业土专家2936名、经纪人2515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各类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亮点6

人才服务市场化体系不断完善

率先组建江苏省首家区域性人才集团——淮海人才集团,全力打造高端人才猎聘平台、高层次人才服务平台、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平台、人力资源大数据平台、创新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等“六大平台”,着力提升人才服务市场化、专业化水平。

推动淮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加强猎头、就业指导等专业化服务,先后吸引睿驰、一览、英格玛等53家知名猎头公司和人才中介机构进驻园区,服务40万余人次,促成就业3万余人,实现营业收入23.75亿元,努力争创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亮点7

创新创业活动丰富多彩

中国·徐州国际英才创业大赛拓展至深圳、杭州、武汉等地举办分站赛,吸引领军人才230余人参赛展示科技成果,推动12个高新科技项目来徐落地;成功举办第十一届徐州大学生创业大赛(第四届“创响江苏”创业大赛徐州市选拔赛)、第九届“创响徐州”科创大赛等系列人才大赛,常态化搭建项目路演、双创对接、创投推介平台,发挥以赛引才、以赛聚才作用,征集成果项目近800项,推动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共进。

亮点8

校地合作持续深化

开展2021年“彭聚菁英”徐州市大学生实训实习工作,共募集了10068个岗位,覆盖机关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大型国企、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乡村一线等多个领域;坚持综合性招聘与专场招聘结合、在徐高校留才与赴省内外引才并举,会同市人社局先后赴上海交大、郑州大学等知名高校举办校地合作恳谈会暨校园招聘活动十余场。

铜山区与中国矿业大学、睢宁县与徐州工程学院、经开区与徐州医科大学签约校地合作协议,各县(市)区与高校院所在人才就业、人才招聘、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亮点9

人才安居工程快速推进

会同团市委出台《徐州市青年人才驿站建设方案》,新建成青年人才驿站11家,实现县(市)区全覆盖,为来徐求职的大学生提供舒适便捷的生活与工作空间,成为青年学子来徐暖心“第一站”。

对来徐就业创业的各类人才,采取租购房补贴、人才公寓与人才住房实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安居保障,今年新建成人才公寓3046套,累计建成人才公寓11977套,销售人才住房1071套,为各类人才创造更好的宜居条件、安居环境。

亮点10

尊才爱才氛围更加浓厚

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持续开展“爱国·奋斗·奉献”精神教育等活动。徐州正在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一方热土,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人才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实现梦想。

以市委市政府名义评选徐州市杰出人才15名、人才工作先进集体15个,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评选徐州市优秀人才85名;组织开展领军型企业家和人才工作者专题培训班;组织高层次人才参加健康体检,为99名人才办理子女入学,以良好生态实现各类人才“近悦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