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绘出富村山居图

2022-01-31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张一一
2022-01-31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讯(徐报融媒记者 胡明慧)即将过去的牛年,对于铜山区棠张村村支部书记沙公羽而言,有两重含义——一重与普通人无异,一重则与村庄的发展有关。这一年,棠张村的养牛产业有了新发展,村集体经济也在牛年“牛”起来。

然而在红红火火的牛年前,棠张村的集体产业正经历爬坡过坎。

“前几年,一场非洲猪瘟,让村里集体养殖的黑猪损失挺大。”沙公羽提及这事儿,仍难掩伤怀。

但,养猪赔了钱,并没有让沙公羽对发展村集体产业打起“退堂鼓”。2019年,棠张镇创新提出“四个领办”党建工作法,倡议有能力的村支书领办集体产业,沙公羽下定决心,带着棠张村再创业,让集体产业强起来。

如何让集体产业强,沙公羽从河东自然村一户养牛专业户那里得到了启发,“那一户最初只投入了10万元,几年之后,目前已有300头存栏,资产快速翻倍,咱村要是养牛,肯定也有门”。

说干就干,2019年,村里拿出了70万元,从山东购入了50头黄牛,在原先养猪闲置下来的场地上养起了牛。岁末寒冬,记者走进养牛场时,村里的会计兼职养牛场场长的老刘正忙得不亦乐乎:“刚下了一头小牛,一头小牛就是1万元钱呢,前段时间已经下了好几头。”

养牛场开张同时,村里又建起了牛肉加工坊,注册了“老圩里”商标,将牛肉制作成礼品装,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可沙公羽却并不满足,他盘算着,靠养牛,棠张村还能更“牛”。

村里本来养殖的是山东引进的品种,他从其他养殖户那里打听到内蒙古通辽的黄牛个头大,质量更好,便自己驾车带着几名村干部一路北上,直奔通辽实地考察。在当地,沙公羽找到了买牛经纪人,细致打听,精细核算后发现,从这里引进黄牛,养殖的利润更大。

去年年初,村里又拿出了250万元,扩大养殖规模,从通辽委托经纪人引进150头西门塔尔牛,从这里引进的黄牛,一头能比原先的山东品种增加2000元的收入。

养牛的规模扩大,在增加集体收入的同时,也“附加”地改善了村里的环境。

“俺村养牛用的饲料是绿色天然的玉米秸秆,村里的秸秆现在都是宝贝了,没人再焚烧了,即便这样也不够用,这不,前些天又从安徽进了一车。”沙公羽告诉记者,养牛产生的牛粪一部分按一车25元钱的价格卖给村里的沼气站,一部分供应给村民用来种植有机蔬菜,“养牛养出了绿色环保的种养模式,而且,以前屡禁不止的秸秆焚烧不见了,村里的环境也随之越变越好。”

养的牛多了,也让沙公羽早就盘算着要建的牛肉馆,能提上议事日程了。

沙公羽告诉记者,以前养殖的数量少,开牛肉馆要另外买牛,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现在养殖规模上去了,开牛肉馆不仅能够解决牛肉的销路问题,而且一头牛粗算下来,还能增加2000元左右的效益。

选定店面,经过装修后,去年国庆期间,棠张村“老圩里牛肉馆”正式开张了。3000余名村民每人领到了一张30元钱的充值卡,到牛肉馆免费尝鲜。

除了搞养牛、开牛肉馆,沙公羽还有一个新的打算,“准备和镇里一起投资建一个蔬菜批发市场,建成以后,不仅带动产业的发展,带富村民,同时也能改善环境,助力文明城市建设,在村集体产业牛起来的同时,还能让村民富起来、村容美起来,让乡村振兴在新一年又有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