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双减”交上首学期“成绩单”,教育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
自去年秋季开学以来,徐州市教育部门全面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学校育人主阵地地位更加巩固。教育部“双减”工作平台“校内减负提质满意度”线上调查数据显示,徐州市参与调查的60余万名学生及家长,满意度分别为97.39%和97.61%。
课后服务活起来 实现三个全覆盖
徐州市以构建一套体系、组建一支队伍、打造一批基地的“三个一”模式,确保课后服务活起来。徐州市教育部门在课后服务中构建教师辅导答疑体系,让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以学校为单位,组建一支包括本校老师、家长和社会志愿者、社会公益性组织的多元化课后服务团队;打造一批课后服务实践基地,徐州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和10家素质教育劳动实践基地作为首批基地已投入使用。
“开,合,开开合……”课后服务时间,鼓楼生态园小学操场传来清脆的竹子敲击声。在体育老师杨兴庭的指导下,学生们将长长竹竿变化成“米”“井”等各种造型。该校副校长宋娜介绍,学校将竹竿舞、彩带龙等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引入课后服务,为校园增添新活力。
随着课后服务体量不断增长,徐州市建立课程管理机制,重点对课业辅导和综合素质拓展类活动进行把关,严禁在课后服务时间讲授新课内容,保障课程开设符合规范。形成跟踪监测体系,学校定期上传课后服务情况,设置平台大数据“大看板”,直观显示课后服务开展学校覆盖率、老师和学生参与率等指标,每周发布简报。
据统计,徐州市1141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通过综合管理平台开展课后服务,教师参与度90.61%,学生参与度96.36%,课后服务时间达标率100%,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家庭困难学生全覆盖。
作业负担减下来 创新内容提质量
自“双减”政策落地实施以来,徐州中小学生的作业负担大大减轻,效率明显提升。劳动实践、体育锻炼、阅读……丰富的作业形式让学生有了更多选择。
在云苑路小学,老师在学生完成随堂作业后,当堂扫描上传,作业平台自动统计每道题的正确率。老师调取作业数据反馈并进行精讲,优先解决班级共性问题,极大提高作业讲解效率。
“这个学期作业量少了,形式和内容更丰富,很多内容都是充满趣味的答题、游戏类型。孩子不再排斥,会主动完成作业。”家长刘女士欣喜地说。
作业管理方面,鼓楼区创新研发作业管理平台,通过系统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数据,教师和家长可以更精确地了解作业量和作业难度,及时作出处理反馈,在减少作业量的同时,提升作业育人效果。
目前,徐州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出台作业管理办法,统筹控制作业总量,强化作业指导反馈,将作业设计与实施统筹纳入科研、教研、师训范围,不断提升教师作业设计与命题能力,有效掌握各类作业实施方法。
课堂效率提上来 多措并举促发展
在课堂提效方面,徐州市教育部门实施“彭城好课堂”建设工程,树立学生“听得懂、记得牢、做得好”才是好课堂的评价导向。目前,徐州市区参与精准教学平台实验的班级共248个、学生10407人、教师746位;平台累计校本化课件资源20多万个,自带互联网题库近500万道,自主开发语数英科1.4万道题目,教师利用平台开课6000余节。
徐州市第三十一中学整合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教研组等多部门联合发力,形成一套基于数据诊断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通过细化学情数据分析、优化教学方案,促进围绕“学”的教学;通过整合教学行为数据、不断优化教师的教学方案,促进师生更好地类比反思;通过科学评估,引领课堂回归立德树人和学科素养培养,有效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在课堂提质增效方面,泉山区借助焦点智慧课堂平台,自动采集学生在课堂中的过程性学习数据,上传到云端管理平台,教师通过形成性评价补偿教学,并通过家校互动平台和智慧班牌系统实时更新数据,达到家校共育的效果。
“我们把2022年作为‘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年’,引导学校和教师把精力倾注在课堂上,向45分钟要质量。”徐州市教育局局长石启红表示,徐州市教育部门坚持“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教育理念,整合资源、科学施策,全面稳步推进“双减”政策落地生根。
编辑: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