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新春走基层】江苏徐州:共度“寒假第一天”,“暖冬行动”为困境青少年送温暖

2022-01-25  来源:徐州日报  编辑:孟祥
2022-01-25  徐州日报

徐报融媒记者 孟丽 见习记者 许诺/文 徐报融媒记者 秦媛/图

“今天是寒假的第一天,希望你度过一个开心、充实的寒假。虎年即将来临,送你一只小老虎,祝你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学习进步。”共青团徐州市委副书记周祖曙俯下身将一份新年礼包和一只虎年玩偶地交到“梦想小屋”主人强强的手上,亲切地说道。

“暖冬行动”是团市委对困境青少年帮扶的一项品牌工作项目。每年1至2月,徐州团市委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物质帮扶、精神关怀、关爱慰问活动,为以“事实孤儿”为主体的困境青少年群体解决学习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送去寒冬中的温暖,营造安全无虞、生活无忧、充满关爱、健康发展的成长环境。

作为“暖冬行动”的重点项目之一,爱心“1+2”点亮微心愿系列活动在这个冬天用爱心温暖童心,为困境青少年送去了切实的关怀和温暖。活动自启动至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由徐州市青少年宫策划开展的关爱困境青少年项目也是此次行动的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自2014年开始实施,重点把解决困境青少年“心灵呵护、素质提升、特长展示、综合实践”当作公益项目的核心,将“扶志”与“扶智”相结合,持续打造优质项目内容,构建立体关爱空间,截至目前,已实现常态化帮扶。2021年以来,徐州团市委针对困境青少年群体居住环境较差、影响身心健康发展等实际问题,实施了“事实孤儿”居住空间改造行动。今年在各界帮助下将继续建设700间“梦想小屋”。

观看表演

领取丰厚新年大礼包

今年寒假第一天,爱心“1+2”点亮微心愿系列活动在由徐州市青少年宫艺术团教师王小懿指导、青少年宫学员们精心编排创作的《唱歌给党听》的精彩演出中,拉开了序幕。“这些孩子唱得真好。”带着侄子前来参加活动的冯女士频频称赞。据了解,冯女士的侄子明明今年14岁,明明还在襁褓之中时,便由姑姑冯女士抚养,一晃14年明明已长成了翩翩少年。

“他平时就叫我妈妈。除了没有十月怀胎生他外,母亲该做的我都做了。我的外孙只比他小6岁。当初为了好好照顾明明,我都没帮女儿带过一天孩子。明明从小没爹没妈,我们一家人都很疼他。”让冯女士最为牵挂的是,明明太内向,升入初中后更是不爱说话了。为了让明明能和外界多一些互动,放寒假的第一天,冯女士便带着他来到青少年宫参加活动,“我想让他和同龄人多交流,这个活动对像明明这样的特殊的孩子来说,特别有意义。”

紧接着,学员们带来传统茶艺表演,孩子们用拂晓晨风做叶、用午后热情做水、用温馨祝福做杯,给现场的老师们献上了一杯清茶。穿着传统服饰、精心梳妆打扮的几位小姑娘,凭着赏心悦目的表演迎来了现场阵阵喝彩声。演出完后,几位小姑娘并没有休息,而是来到老师身边,当起了会场小志愿者。

“今天是放寒假的第一天,我觉得能为同龄的小伙伴们表演节目非常开心,希望他们能度过开心快乐的一天。”正在帮老师准备下个环节物品的石奕辰笑着说。“虽然上一周孩子们都在忙于期末考试,但是我们的学员和家长都非常支持这次活动,放学后准时来青少年宫排练,为的就是把精彩的表演呈现出来。”徐州市青少年宫党总支副书记、社团部部长汤潇介绍。

据了解,由徐州市青少年宫策划开展的“童享阳光,让爱飞翔——关爱困境青少年嘉年华项目”自2014年实施以来,重点把解决困境青少年“心灵呵护、素质提升、特长展示、综合实践”当作公益项目的核心,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将“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同时借助青少年品牌优势,持续打造优质项目内容,构建立体关爱空间。

演出结束后,出席活动的领导为孩子们送上新年大礼包、虎年玩偶和手工香包。沉甸甸、福满满的大礼包中饱含了社会各界对孩子们的深深关切、殷殷期待。“妈妈,礼包里有好多东西,还有床上四件套。”明明开心地向冯女士展示刚上台领取的大礼包。“这蓝色的正是你喜欢的颜色。正好新年快到了,回去我就给你换上新的。”冯女士慈爱地看着侄子。

寓教于乐

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哪些过年习俗吗?”“我知道,放鞭炮”“老师,新年会吃饺子”“还有贴对联”……随后进行的“欢欢喜喜过大年”春节传统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将现场氛围再次掀起了一波新的高潮。在老师惟妙惟肖地讲解下,孩子们积极发言,畅聊“年”的习俗,分享年话,场面热烈而活泼。“啊,啊……”“孩子,听话,坐下来,听妈妈和你说。”

活动现场后方角落里的一对母子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只见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生,目光炯炯有神地盯着大屏幕,看到周围小朋友站起来回答问题,他也会突然起立,发出“啊、啊”的声音。一旁的母亲温柔地让他坐下,耐心地进行着安抚。这名9岁半的小男生名叫星星,是一名自闭症儿童。3岁那年被发现确诊。

谷女士从随身包中拿出一块记事板和一盒彩笔,将台上老师讲解的“年俗”相关内容,一笔一笔认真记录在白纸上,并配上图画耐心地向星星讲解着。“这是昨天晚上画的,今天能参加这个活动孩子也非常开心。但是因为星星是个特殊的孩子,所以为了让他更好地了解活动内容,我把今天的大致内容都画在纸上了。他是个聪明的好孩子。”谷女士看到记者好奇,微笑着拿出另一张用不同颜色彩笔标注的A4纸,展示星星昨晚的“学习成果”,“今天老师讲的年俗,包括刚刚孩子们表演的茶艺,星星很感兴趣,我把这些有意思的知识都写下来、画下来,再给孩子讲解一下。”

据了解,从3岁确诊以来,谷女士为了教星星学习,已经画了千余张的内容。现在无论到哪里,记事板、白纸和彩笔是谷女士出门随身的必带品。“这是只老虎,你来负责画年画,妈妈剪纸,咱们比赛谁完成得更棒,好不好?”进入画年画、剪窗花环节,谷女士耐心地引导星星画起了画。在妈妈的引导下,星星扑闪着大眼睛,微笑着地挑选一只棕色的彩笔,认真地为老虎涂起了颜色,

“平时孩子很少有机会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谢谢团市委、徐州报业传媒集团、青少年宫等组织单位提供这么好的平台和机会,参加这种集体活动对孩子的益处非常多,孩子开心,我们也很开心。”谷女士看着星星认真的模样,欣慰地说。

初次尝试 

体验现代科技的趣味

“锐锐,这个无人机是按这边起飞的吗?”经十路小学五年级学生李承霖正在操作一台无人机,第一次动手操作的他对这个新科技物品还不太熟悉。“应该是的吧,你按下去试一试。”来自贾汪的即将年满12岁的锐锐笑着说道。“哇,飞起来了,哈哈。”看着无人机起飞,两个小伙伴会心一笑。

锐锐从小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一家三口生活来源主要是爷爷在山上看护大门的微薄收入。由于奶奶身体不太好,所以锐锐有时会跟着爷爷在山上生活。了解到锐锐的情况后,徐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对他伸出来援助之手,除了给锐锐提供一间属于自己的“梦想小屋”、给予相应的物质帮扶外,为了给予孩子更多的精神关怀,还专门与一些学校对接,邀请一些优秀少先队员参加其中,成立了“一对一”帮扶项目,给予锐锐这样的孩子来自同龄人的关怀。在去年的一次活动中,李承霖与锐锐结识,二人确定为“一对一”帮扶对象后,逐渐成为了一对好朋友。

“他送给我一盒乐高积木还有一把水枪,我非常喜欢这些礼物,不过我更喜欢的是和他一同玩耍。”锐锐一边操控无人机,一边笑着说。“我也是第一次尝试无人机操作,在我们两人齐心协力下,终于让飞机飞起来了。”李承霖看着盘旋的无人机,腼腆地说。

当记者询问锐锐年纪的时候,一旁地李承霖突然拍了一下锐锐的肩膀,说道:“你是属虎的吧,马上就是本命年了啊。”在得到锐锐肯定的回答后,李承霖走到座位前,将之前精心剪好的小老虎剪纸图案送给了锐锐,笑着说道:“朋友,本命年开心,希望你在虎年虎虎生威、学习进步。”看到这一幕,徐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宗瑶很是欣慰,“来自同龄人的关怀非常珍贵,或许也更能温暖困境少年的内心。希望通过‘一对一帮扶’让更多的困境少年收获友谊和关怀。”下午缤纷的活动仍在继续。在欢声笑语中享受年味午餐后,大家前往吴亚鲁故居纪念馆进行红色革命教育。在这里,孩子们认真地聆听着关于吴亚鲁事迹的讲解,看着故居里的物品,追寻烈士足迹,重温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

“这些孩子平时应该很少有机会参观这些红色景点,我觉得寒假第一天,在紧张忙碌的学习生活告一段落之余,了解革命先辈的伟大事迹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爱国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习惯。”陪同困境少年小马前来参加活动的“甘霖助学”爱心公益团队志愿者董书繁表示。由于小马幼儿园在读,对讲解员讲解的内容有一些似懂非懂,董书繁见状亲切地俯下身,细心地为小马讲解着吴亚鲁的事迹。“恩恩,我明白了。董老师,吴爷爷是个勇敢的人,我要向他学习。”小马点着头,坚定地说道。

参观现场,记者发现了一位熟悉的身影,那就是广受读者关注的、在逆境中爱读书的12岁少年吉祥。《都市晨报》曾多次报道过这位想看《三体》的少年的故事。参观完吴亚鲁故居纪念馆后,吉祥的心情略有些沉重。“听了吴亚鲁的事迹,我非常感动,我们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正是许多像他一样的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吉祥说道,“等我年龄符合规定的时候,我想成为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团员。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努力工作,希望以后也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随后,孩子们共同观看了电影《雄狮少年》,在笑与泪中体验少年们通过拼搏奋斗取得成功的意义。“今天过得特别充实,玩得开心、学得充实、看得高兴。”“梦想小屋”主人芳芳拉着记者的手说道。

编辑: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