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农民挑上“金扁担” 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大力提升耕地质量的最主要抓手。近年来,徐州市把建设高标准农田摆在突出位置,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然而,由于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成本和资金成本高,导致建后存在管护资金欠缺、管护不及时等诸多难题,成为制约其持续发挥效益的顽疾。
实践中,高标准农田不仅要建好,更需要管好。为保障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工程在设计、使用期限内正常运行,睢宁县农业农村局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睢宁支公司(以下简称“睢宁人保”)成功签下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保险。据徐州银保监分局资料显示,该保险为睢宁县已建的11.4万亩高标准农田提供工程质量风险和管护维修保障340余万元,填补了江苏省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的保险空白。
强化保险保障:
让广大农户吃下“定心丸”
笔直的水泥机耕路修到田边,引水泵站修建一新,绿化树木隔垄相望,行走在睢宁县金城街道邱胡社区高标准农田边,映入眼帘的是一片乡村美景。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保险,使过往泥泞的农田阡陌蜕变成宜农景美的乡村画卷。
“以前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的质保期是一年。如果一年后出现问题的话,施工方就不会承担责任了,这时候就需要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明确工程管护主体。如果后期的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将带来不小的损失。”在邱胡社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核心区,邱胡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孙远飞看着眼前的田块十分高兴,他见证了这里的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从前期的没有保障到如今有了保险保全的“蜕变”。
目前,睢宁县耕地总面积155.89万亩,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111.6万亩。在睢宁县农业农村局二级主任科员李雪松看来,有了睢宁人保承担风险损失,他们和广大农户相当于吃了一颗“定心丸”。农业农村部门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管部门,必须全程管理好项目工程建设,除协调各方关系外,还需承担工程质量的社会监管及舆论压力,整体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巨大,“工程建成后,将大大助力构建独具睢宁特色的农业大花园、农村大公园、农民大乐园‘三园’新格局。”李雪松说。
强化质量监管:
完善农田管护长效机制
“在辖内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引入保险,等于给工程质量又上了一道保险。”睢宁人保总经理何伟表示,将保险公司引入工程质量监督体系,实现双重监理,采用现场旁站监督、工作检查等方式保证监理工作高标准开展,完善在建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流程,实现“项目建设与工程管护机制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落实”。
当前,睢宁人保利用睢宁县各镇(街道)营销服务部人员、农险专员、农保员对高标准农田项目已建工程进行日常巡查,引入第三方工程风险管理公司共同参与。高标准农田项目工程出现损坏后,由农保员及时通知项目镇村,并上报睢宁人保,对损坏程度和修复成本即时定损;委托镇水利站等施工资质单位进行维修,睢宁人保派员对工程维修质量进行监管;修复后,经验收合格,睢宁人保将维修费用拨付至工程维修方。
据睢宁人保副总经理张猛介绍,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保险签订后,他们的专业巡查人员会同安全监理会对所承保的高标准农田进行每月、每周的定期巡查。此外,还会针对一些极端天气进行不定期巡查,通过巡查及时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上出现的一些疏漏,及时整改,消除隐患,有效解决了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建后管护难”。
“通过这项保险,首先彻底解决了高标准农田重建轻管的痛点,同时,我们聘请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对工程先行检测,协助委托单位做好质量安全管理和监督,形成双层检验、双层把关制度,完善竣工验收流程,提高工程验收标准,严格质量审核,保证高标准农田的质量。”张猛说。
强化建设标准:
激活乡村振兴发展新动能
据悉,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保险解决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后管护资金筹措难、安排难、使用难、效果差、互相扯皮等问题,极大地节省了财政资金投入,极快地找到责任主体,全面高效解决高标准农田建后维修程序复杂、修复不及时、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
睢宁人保花钱请监理监督工程质量,出现问题也是睢宁人保主动出钱解决。但是,保险的钱是由施工方出的。施工方为什么乐意出这笔保险费呢?对此,李雪松介绍,正常工程结束后,出现问题,业主当然要找施工方,而有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保险后,现在施工方只要花工程款的1%购买此类保险即可。有保险公司作后盾,帮助各方解决了后顾之忧。
“队伍到位了,资金到位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才会越来越好。今年,我们还将按照这一模式,继续扩大睢宁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保险的投保范围,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继续推动乡村振兴落地生根。”李雪松说。
编辑:崔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