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2022-01-16  来源:  编辑:崔东宁
2022-01-16  

1月11日至14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用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形成的良好机制,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满腔热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用心用情解决“急难愁盼”。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群众心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再小的事也是大事,如果处置不及时、解决不到位,群众必然心生怨言,久而久之就会侵蚀党群干群关系。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多一些深入实际,带着真情实感走进群众的“内心世界”,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我们看到,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省各地融合推进“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一些惠民举措非常暖心,如盐城市建立12345“一哨联办”工作机制,及时感知、精准解决群众所需。苏州市姑苏区创新建立“社情民意联系日”工作制度,最大限度为群众排忧解难。邳州市通过实施用心倾听、贴心服务、倾心实干“三心”行动,抓住“小切口”里的大民生,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都充分诠释了“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初心本色。

善作善成构建“闭环系统”。做群众工作,为群众办事,当有“闭环”思维,才能圆满。具体而言,就是有始有终、有头有尾,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而不能虎头蛇尾、半途而废甚至是石沉大海。凡事必须对群众有个交代,群众才会认可和满意。在具体工作中,我省有很多值得推广的经验做法。无锡采取“四六加”评估工作法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把“阅卷权”交给群众,有效提升“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质效。南京通过有计划分步骤开展走访调研、领办督办、媒体监督、动态管理,形成“基层群众出题目、党员干部做答卷、办理过程群众监督、结果成效群众评判”的工作格局。徐州市贾汪区用活“十必联”工作法,让志愿者成为群众身边的“管家”,有求必应,有事必到。正是通过这样高效的“工作闭环”,把每一件事抓到底、抓到位,在把实事办实的过程中,彰显民生“温度”,赢得群众“点赞”。

聚焦聚力提升“幸福指数”。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落脚点就在于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人民群众谋幸福。去年以来,通过学党史与办实事相结合,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如我省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组织党员、干部与弱势群体、重点人群进行结对帮扶,通过实践活动建强组织、锻炼党员、凝聚群众。再如南京市玄武区的“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徐州市的“一件事一次办”改革,镇江市的“三单三表三员”机制,等等。对于此类行之有效、群众普遍欢迎的惠民举措,可以通过建章立制固定下来、坚持下去,推动实践活动常态长效,在统筹重大民生政策、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上持续发力,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百姓的幸福指数,更加广泛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我们要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政治情怀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始终同人民群众心心相印,生死相依,命运与共。(州翔)


编辑:崔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