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徐州好人”2021年12月候选人公示

2022-01-16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张一一
2022-01-16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韩才兰
范猛
李忠义
刘海啸
王书海
刘运沛
孙庆岩
吴浩
张淑芹
王凤华
王玉芬

王艳丽

◎徐报融媒记者 吴悠

记者日前从市文明办获悉,2021年12月“徐州好人”候选人开始公示。“徐州好人”12位(组)候选人按评选程序,在《徐州日报》、《都市晨报》、徐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刊播公示,同时在徐州文明网、中国徐州网开设“徐州好人榜”专栏,接受广大市民评议投票。公示期从2022年1月6日至1月22日,每位投票者在评议基础上每个类别限投1票。除网页投票外,还可关注徐州文明网微信公众号参与投票,微信名称:徐州文明网。

助人为乐类

1.韩才兰,女,1978年6月生,江苏未来之星教育科技公司管理人员。她自幼崇敬军人,每年“八一”、春节、老兵退伍等重要日子,她都会带着慰问品去看望驻徐部队官兵。韩才兰的公司还优先聘用退役军人,为100余名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岗位。韩才兰在公司中组建了30余人组成的“拥军志愿者服务队”,与王杰部队结成军民共建对子,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 2015年,韩才兰在丰县军训时资助了两名父母双亡的学子,从此走上助学路。2018年,韩才兰分别在丰县中学和丰县民族中学设立了“爱心助学服务站”,建立长效助学机制,校方筛选品学兼优的困难学子由她结对资助,至今已有20余名受助学子圆了大学梦。至今,韩才兰已在拥军、助学、敬老等公益事业上投入善款累计价值100余万元,被王杰部队聘为“名誉指导员”,被丰县教育局授予“爱心妈妈”称号。

2.范猛,男,1973年8月生,中共党员,新沂市烟草专卖局职工。他坚持义务献血22年,截至目前累计义务献血13400毫升,相当于3个50公斤体重成年人体内鲜血的总量,远远超过了国家金奖8000毫升的标准,他不仅自己义务献血,还带动80多位身边亲友及同事加入义务献血行列,不仅如此,他还帮扶困境儿童20年,先后帮扶资助40名困境儿童,这些儿童在他的资助下,8名考入大学,5名顺利就业。他还组建了“一线阳光公益活动群”,在他的影响下,200余名爱心人士加入到爱心队伍中来,其中包含6名他曾经帮扶过的困境儿童。范猛先后获评“徐州市优秀志愿者”“徐州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3.李忠义,男,1997年9月生,丰县范楼镇“如意发艺”美发师。出生于贫困家庭的他,父亲肢体三级残疾,母亲二级智障,为让家里人过上更好的生活,18岁时决定自己创业,在镇区开了一间美发店。工作中他经常看到一些行动不方便的人在家人的照顾下才能来理发,便萌发一个想法,亲自上门服务,用自己的绵薄之力解决他们的困难。此后无论寒暑风雨,他每月都会抽出时间骑着电动车上门为敬老院的孤寡老人、残疾人以及本镇的抗美援朝志愿军老兵们免费理发,陪老人们聊家常。每逢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他还自己出资,购买米、面、油送到困难群众家中,一做就是5年多。他经营的“如意发艺”美发厅,在2021年3月荣获徐州市“十佳助残企业”奖。

见义勇为类

1.刘海啸,男,1990年10月生,中共党员,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项目总工程师。2021年10月17日,刘海啸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山东省鱼台县老砦镇老家探望父母。这天下午,老砦镇沙河村的刘勤英老人带着6岁的小孙女到地里忙农活。刘勤英将电动三轮车停在地头上,拔下车钥匙放在包里,并叮嘱小孙女在车上等自己。时间一长小女孩耐不住寂寞,找出包内的车钥匙接通了电源,车子失去控制连人带车冲进路边的河里,恰好被驱车经过的刘海啸发现。刘海啸立即停下车,飞速冲向小女孩落水的地方,来不及脱衣服,直接跳下河,迅速游到奋力挣扎的小女孩身边,用尽全力将小女孩往岸边拖,在妻子的帮助下,很快将小女孩救上岸,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2.王书海,男,1972年2月生,徐州经开区东环街道刘湾社区居民。2021年7月25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王书海像往常一样在家附近的河边散步,突然听见河对面有人喊:“快来救人,有人落水了!”听到呼救声的王书海立刻跑向河对岸救人,并叫上邻居王伟帮忙。只见落水者是一位老人,此时因为水位较高已经呛到意识模糊,危急时刻,王书海和王伟不顾危险,穿过岸边的杂草、乱石的磕绊,来不及脱鞋袜,立即跳水救人。由于河水较深加上河底淤泥使人陷入其中难以行走,王书海和王伟合力才把落水老人救到河边,河堤接近两米,老人体型偏胖且意识模糊,他俩等待民警到来后又一起把老人救到岸上,看到老人脱离危险他们才放心离去。

敬业奉献类

1.刘运沛,男,1956年7月生,中共党员,鼓楼区司法局人民调解员。2015年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以来,他调解社会矛盾纠纷1260余件,调解成功率96%以上,各类赔偿金额1290余万元,其中,首席调解的土地、房屋征收、工伤死亡纠纷、人身损害刑前调解,赔偿金额合计971万元,被江苏省司法厅授予“江苏省优秀人民调解员”称号。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的工作理念,坚持用规劝、疏导化解矛盾纠纷,用真情感化疏通心理隔阂,依据法律法规定纷止争,以自己的真诚和热情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信任。

2.孙庆岩,男,1989年1月生,邳州市公安局交警大队辅警。2021年8月26日夜,一辆大型油罐车从邳州市公安局港上公安检查站驶过,此时正在路面执勤的孙庆岩发现这辆油罐车后轮冒有白烟、火花并伴有刺鼻的焦煳味。孙庆岩判断该车辆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就立刻跑向警车,快速驾车追赶,同时将情况向站内指挥室报告。孙庆岩追上油罐车后,冒着油罐车爆炸、伤人的危险,将该车拦停在安全地带,并在支援警力的配合下扑灭火情,消除隐患,避免了一起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现代快报》、江苏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后,孙庆岩得到广泛赞誉,被广大网友称为“最美逆行者”。

3.吴浩,男,1981年3月生,新沂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自2013年参与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以来,共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250余件,共帮教300余名未成年人重新走上社会正轨。他启动的“向阳花援助女童”工程先后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保障制度创新事例”“全国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创新事例”;研发的“未检启航”远程监督帮教手机APP项目被评为“江苏省未成年人保护优秀事例”。吴浩先后获评江苏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先进个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个人等26项荣誉,5次荣立三等功,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对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作出贡献的个人。

4.张淑芹,女,1975年6月生,中共党员,铜山区公安局指挥中心教导员、警务技术二级主管。工作以来,她与相关警种共同协作,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500余人,协助破获各类案件3600余起。自牵头负责铜山区局信息采集上报工作以来,参与承办、审核、编辑成刊3761余条,及时化解各类问题670余起。同时,她参与并作为主创者研发建设的科技项目18个,其中4个项目获得省级、市级科技强警奖。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在近1个月的时间内她日均工作近14个小时以上,充分利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及个人技能经验,共汇聚、处理疫情数据50万余条,撰写疫情数据、人员分析专刊40余篇,会同专班成员共同编织起一张牢固的数字化疫情防控网。

孝老爱亲类

1.王凤华,女,1964年1月生,铜山区柳泉镇前亭村五组村民。王凤华是一名普通的乡村退休教师,从教30多年,勤恳敬业,倾情育人,在工作方面获得学生和家长的一致赞誉;在家庭方面,她温和孝顺,是人人夸赞的贤妻良母和慈善儿媳。她结婚34年贤惠孝顺,夫妻和睦,能一直真情孝顺作为继父的公公和婆婆,此事在当地被传为美谈。2020年3月被柳泉镇党委、政府评为“最美好儿媳”,2014年3月其家庭被铜山妇联评为“五好家庭”,2016年4月其家庭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全国书香之家”。

2.王玉芬,女,1964年5月生,铜山区利国镇墓山村村民。婚后第二年,面对瘫痪的丈夫,不满一岁的孩子,王玉芬挺起腰杆撑起整个家,她抱着孩子给丈夫喂饭、擦身体、处理大小便,她还学会了给丈夫打针、理发、刮胡子等。结婚31年来,她不离不弃地照顾瘫痪丈夫,基本没有离开家超过1小时,照顾丈夫已经成为习惯。为了给丈夫解闷,她在丈夫的床头放了一台收音机和电视遥控器,并在无数个日日夜夜,陪丈夫说话、聊天,有时讲些附近发生的新鲜事,减轻他思想上的包袱。丈夫经常感激地说:“要是没有她,我活不了这么多年,也没有这么乐观。”

3.王艳丽,女,1971年10月生,沛县龙固镇居民。王艳丽的婆婆自幼就是重度肢体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公公也身体较弱。自结婚以来,照顾公婆的重担压在了王艳丽一个人身上,她认为人都有老的时候,照顾好老人让他们安享晚年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她尽全力照顾好两位老人。婆婆常年瘫痪在床,药不离身,她为婆婆倒水送饭,换衣梳洗,三十余年如一日任劳任怨、毫无怨言。

编辑:张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