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公园”秀出“大美徐州”
冬日暖阳照大地,绿意盎然悦人心。漫步在徐州城区的街头、路口、小区,时不时能够看到溢着绿意、飘着花香、荡着文韵的“口袋公园”。这些公园规模不大、占地不多,却精巧别致、各具特色。走进这些“零星花园”,广大市民在沐浴美之享受、质之感受的同时,也能深切感受到徐州城区与时代同步的发展与变化、人民生活与民需同频的攀升与提质。
“口袋公园”彰显着民心之向。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城市拆迁腾退地和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等,在百姓身边“见缝插绿”,建起了数处风景优美、韵味十足“袖珍公园”,让居民“下楼就能见绿、出门即可进园”,成为人们运动、休闲、健身、交流的好去处、驻足地。微中窥大,小处不小。一个城市固然需要现代化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和大型公园建设,但也不可忽视分散在居民小区的小型休闲公园和群众文化活动场地。“口袋公园”与群众生活更贴近、更便利,体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播撒的是“一切为了人民”的爱民情怀。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只要树牢“心中有民抓发展、围绕民心建城市”的理念,就能不断提升的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就能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口袋公园”传递着文化之美。地处文华路东侧的“双拥”主题广场绿地,以地雕、图文等形式展示了徐州深厚的双拥文化底蕴,园路一侧的石材花坛,实现了双拥主题与绿地景观的有机融合,让市民在休闲健身中就能沐浴双拥精神的熏陶;坐落于泰山路与金山路交会的金山公园,入口处就置有“好人园”的醒目标牌,“爱、敬、诚、善”的雕塑板相间布设,成为向善风尚的荟萃地、好人能量的辐射源……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徐州将各类文化的元素置入群众常去的街头绿地、小区广场,此乃“抓文化就是抓发展”理念的具体彰显。给“口袋公园”融入浓厚的文化气息,不仅是促进居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潜移默化提升文化素养的为民之举,也是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建设文化厚重之城、和谐宜居之城的实在举措。
“口袋公园”诠释着生态之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如何“和谐”?怎么“美丽”?不仅要有环绕城市的绿水青山,也离不开散布于城区的花草树木。我市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面推广绿色交通、绿色建材、绿色居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口袋公园”建设就是“绿色居住”的生动实践,它引入了“海绵城市”理念,通过透水铺装、生物滞留带、多层次绿化等新技术应用,将雨水收集、利用与景观绿化相结合,实现生态功能与景观效果并重。实践证明,经济持续增长与民众获得感之间的差距,很多时候是生态之间的差距。只要我们守得住“绿色”、发展好“绿色”,就能打造出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徐州样本”。
“口袋公园”就像一颗颗珍珠,美化着徐州城区,浸润着群众心田;看得到的是风景,享受到的是品质。只要我们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古彭大地上就能不断呈现充满现代化城市建设气息、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的风景线,不仅城市建设越来越美,人民生活也会越来越甜。让大美徐州“美”在城市发展中,“美”在人民幸福里。(秦继成)
编辑:哈晓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