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妇联组织红色基因 凝聚淮海女儿奋进力量
◎刘红梅
100年风雨兼程,100年波澜壮阔,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百年来中国妇女运动攀上了一个又一个高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丰硕成果。作为新时期的妇联干部,在学好党史的同时,也要学好妇女运动史,以史为镜、学史笃行,主动传承红色基因、坚定巾帼初心、汲取奋进力量。
一、中国妇女运动的历史演进
中国妇运史具有非常明显的阶段性,一般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觉醒阶段、独立阶段、新生阶段和发展阶段。
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思想逐渐传入中国,中国妇女之“独立”意识逐渐觉醒,中国妇女追求独立自主的解放运动找到了正确的方向。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国妇女运动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在党的领导下,广大妇女积极投身革命,以和男子同等的身份在血与火中战斗,成为解放中国的坚实力量。1949年3月24日至4月3日,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平(北京)召开,为中国女性带来了“新生”。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束缚妇女的经济枷锁被逐渐铲除,中国女性真正意义上获得了解放和独立,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权利和自由。中国妇女开始“翻身做主人”,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方面,都积极践行着对“男女平等”的追求。1978年9月召开的中国第四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全面恢复了妇联的工作,并决定将组织名称改为现名“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广大妇女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妇女广泛参政议政,参与社会各项事业,以促进男女平等、维护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发展为主题,以法治化发展为趋势,以主体身份自觉地、全方位地参与和融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去。
二、中国妇女运动的经验启示
回首充满荣光的红色岁月,妇女运动能够取得如此瞩目的成就,必然蕴含着先进的经验与精神伟力,这是我们需要学习和传承的。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指导
妇女解放运动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全球化的潮流中,新时代中国妇女发展事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女发展之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妇女运动的生命线和最正确的选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妇女运动的道路才能走得对、走得通、走得好。
(二)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促进男女两性和谐发展
历史明白地告诉我们,女性要不断进步和发展,必须具有独立的能力和思想。妇女解放道路和主体的转折,证明了妇女运动的本质要依靠广大的妇女群众自身,必须充分发挥妇女群众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主人翁思想,发挥最广大妇女群众的主体作用,促进妇女在全面参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坚持广泛联合各界妇女,充分发挥妇联桥梁纽带作用
纵观妇运发展史,妇女解放运动呈现出鲜明的群体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我们,不仅要实现各个阶层妇女参加的“小联合”,而且要实现全社会民众的“大联合”,女性的独立是和社会国家各个阶层群众紧密联合在一起的,与社会解放、民族解放具有高度的同步性。作为各族各界妇女为争取进一步解放与发展而联合起来的群团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为维护妇女权益和促进男女平等的代表,要把各级妇联组织建设好和发展好,才能真正地把妇女“联合”与“组织”起来,这是推进中国妇女运动发展的重要组织保证。徐州市妇联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创新妇女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在全国首创,首次凝练“解忧家国 大义大美”淮海女儿精神,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场,“淮海女儿”红色品牌成为凝聚引领徐州女性奋进的一面旗帜,“淮海女儿”成为徐州大地上英雄的女儿、向上的女儿、大美的女儿的代名词,是“党的女儿”的一部分,徐州女性爱党敬业、创新创造、向善向美之风日益浓厚。
(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时代进步中促进妇女全面发展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始终坚持文化自信道路,赓续千年文脉。在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革命建设中的妇女能够吃苦耐劳,为国为民,志存高远。这些从传统文化中凝练出来的女性美好品德在当今社会依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开展妇女工作时,需要积极发扬先进传统文化,激励女性筑牢文化自信之基,并从中汲取更加深沉的智慧和力量。
巾帼竞艳展风采,芳华尽显别样红。处在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新时代,我们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赓续妇联组织红色基因,在新阶段中乘势而上,在新征程中再建新功,在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徐州市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