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通“幸福电” 打通“幸福点”
◎徐报融媒记者 宋新 见习记者 段昱
在柳泉镇,有一个世代聚居水上的小村落——“七棵树”。曾经,这里仿佛与世隔绝。“那会儿家里不通电,平时就是捕鱼撒网,卖不上几个钱,吃住都在这水上,一住就是一辈子。”今年72岁的张开清大爷说,现在生活真是大变样了。2004年,国网徐州市铜山区供电分公司把电送到家里后,七棵树人沿着铺设好的“致富电路”坐上了增收致富的“水上快艇”。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国网徐州市铜山区供电分公司立足实际,创新方法,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践行为民服务宗旨,让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推进电力改造 当好老旧小区“电管家”
“平时家里有用电问题一个电话就有人上门服务,比原来省心多了!”家住铜山区聚福园小区的居民陈佩说。作为老旧小区,聚福园小区由于电力设施老旧等问题,原来电力故障频发,成为困扰居民生活的一大难题。国网徐州市铜山区供电分公司聚焦群众难点,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出发点,积极推进老旧小区电力改造。
为了解决老旧小区电力设施年久失修、缺乏维护的问题,国网徐州市铜山区供电分公司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及小区住户沟通,并组织党员服务队攻坚老旧小区电力设施改造的难题。
国网徐州市铜山区供电分公司配电运检中心副主任张涛介绍,本着为民办实事的决心,他们与政府相关部门一起,先期对26个具有安全隐患的老旧小区进行了改造,解决了这部分老旧小区长时间、大面积停电的问题,同时增加辅助监控系统和低压智能用电监控系统,实现快速定位问题设备,有效提高抢修效率。
政企联动同步、改造升级同步、信息传递同步、未来布局同步、反馈改进同步,国网徐州市铜山区供电分公司通过“五同步”电力设备运维管理方法当好老旧小区“电管家”。
不停电作业 做好便民利企“贴心人”
“不停电,就是最好的服务。”走进国网徐州市铜山区供电分公司不停电作业中心,带电作业人员正在进行实操演练。作为全市唯一的高标准不停电作业实训基地,这里独创的10千伏矮化浓缩版模拟训练线路,不登车即可完成简单作业的训练要求,他们定期开展实操演练,为的是应验墙上的口号“实训出实力、实干出实绩”。
上月6日凌晨,了解到利国一电杆根部被撞断,同时该电杆供电范围较广,国网徐州市铜山区供电分公司带电作业班联合利国供电所迅速出动,采取不停电作业方法,对电杆进行更换,避免了停电作业对客户生产、生活的影响,并及时消除了线路运行的隐患,真正做到便民利企的贴心服务。
此外,为了提高不停电作业效率,国网徐州市铜山区供电分公司引进不停电作业机器人,利用双臂带电作业机器人在不停电的情况下顺利完成多次线路检修,机器人的上线助力智能化检修,促进了配网不停电作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了辖区不停电作业的效率。
大棚改造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路”
“这是我们的追光技术,通过电驱动,可以使花盆旋转,均匀接受阳光,三层的架子相当于原来土地使用率的三倍。”国网徐州市铜山区供电分公司棠张供电所赵慕天说。来到铜山区棠张镇的现代农业科创基地,这里现在配备了先进的技术设施,现代化科技带动当地农民走上了增收致富路。
棠张镇是省万亩“菜篮子”基地主产区,也是我市重要的设施蔬菜产销基地。由于人工管理导致成本较高等问题,长期以来制约棠张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民创收。
为了帮助农民摆脱农业发展困境,国网徐州市铜山区供电分公司帮助现代农业科创基地建成了包括玻璃智能电气化温室、膜联动温室、苏式日光电气化温室和室外农旅融合全电体验区的“全电低碳”现代农业生产区。“我们还对温室大棚进行了电气化改造,帮助基地引进了环流风机、电动喷淋等设备,大幅降低了农户的种植成本,现在每年节约用水、施肥和人力等成本高达40%以上,带动农民增收超百万元。” 国网徐州市铜山区供电分公司三新公司负责人孙志铭说。
全电厨房 助力企业校园“绿色行”
在徐州市博大中等职业学校的食堂里,这里的教职工和学生享用着全电厨房做出来的干净卫生饭菜。“全电厨房不仅明亮整洁,而且做饭速度也比传统天然气要快,并且没有明火。”学校食堂炊事员周师傅介绍。
这是国网徐州市铜山区供电分公司配合地方政府及教育部门开展的“提质增效”专项行动,他们把加快推进铜山区餐饮电气化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点工作深入推进,积极为群众提供更加经济环保的餐饮环境。
为了推广校园食堂全电厨房电气化工作,国网徐州市铜山区供电分公司营销部相关人员多次来到徐州市博大中等职业学校宣传推广“全电厨房”理念,积极与校方沟通食堂“气改电”事宜。据了解,改造完成后,徐州市博大中等职业学校全电厨房每年可减少碳排放量约40吨,进一步促进了学校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践行为民办实事宗旨,秉持着供电人的为民服务情怀,在保障居民生产安全可靠用电的基础上,全力解决群众的困难事、烦心事。” 国网徐州市铜山区供电分公司营销部负责人郭苑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