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为生态转型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2022-01-10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2-01-10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评论员

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转型,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系统性变革。走好生态文明之路、建设美丽徐州,离不开一整套完备、稳定、管用的制度体系来支撑。近年来,徐州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将制度建设贯穿生态文明建设全方位全流程,在制度供给、协同以及执行上重点发力,逐步形成具有徐州特色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走出了恢复“绿水青山”、实现“金山银山”的徐州路径,为高质量发展构筑了强大生态支撑。

完善的制度体系是生态转型发展的可靠保障。我们要进一步探索符合徐州市情的生态保护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发展规划》,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要以资源高效利用制度为抓手,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解决好自然资源资产底数不清、所有者不到位、监管保护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要以生态修复制度为基础,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工程,持续巩固和扩大我市生态修复成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此外,还要建立健全推进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的法律制度,为建设美丽徐州创造优美生态基底。

生态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加强统筹协调。一方面要增强生态文明建设主体间的协调性,以环境治理为导向,建设不同行动主体之间的协调机制,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探索区域协作机制,按照《淮海经济区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合作框架协议》要求,主动深化同淮海经济区其他城市的生态环境工作交流与合作,不断推进区域联防联控,为我市生态转型发展凝聚工作合力、营造良好环境。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执行力,加强对生态文明制度执行的监督,才能切实将生态制度优势转化为生态治理效能。强化制度意识是前提和基础,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制度意识,自觉维护和遵守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制度落到实处、执行到位。要提高生态环境执法监管能力建设,综合提升污染物溯源、非现场执法监管、联合惩戒及正向激励等能力,进一步提升环境监管的规范性、权威性和现代化水平。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我们要深刻把握新发展理念和时代潮流,加快制度创新,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大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让生态转型的“徐州样板”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不断开创美丽徐州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