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碧水生态美!徐州河湖生态建设酝酿高质量发展的精彩蝶变
◎徐报融媒记者 范海杰
冬日暖阳下,奎河市区段综合整治工程现场热火朝天,曾经的“臭水沟”时隔16年后盖板揭开,河道穿上了混凝土“新衣”,河岸修葺了亲水平台,“一条景观亮丽、汉风文化、综合安全的美丽河道、惠民廊道今年即将呈现。”工程现场负责人韩莉信心十足地说。
波光洗去历史的封尘,浪花绽放时代的壮阔。如同奎河一样,全市越来越多的河道“旧貌换新颜”, 一幅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美丽图卷正在彭城大地上渐次展开——这是徐州市深入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的生动写照。
时间回溯到一年前。2021年初,市总河长签发第1号总河长令,部署在全市组织开展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十四五”期间,徐州市计划建成1000条美丽幸福河湖,通过落实河湖综合治理、水系水网连通、长效保洁管护、水域景观打造等八项措施,全域化、系统化、标准化打造“美丽徐州”河湖样板,全面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实现“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的幸福河湖面貌。
闻令而动。市委、市政府印发《美丽幸福河湖建设行动方案》,创新提出“有防洪安全保障、有严格资源管理、有稳定健康生态、有整洁美丽环境、有休闲文化设施、有健全管护体系以及群众满意度高”的“六有一高”工作标准,重点明确八项工作任务。 各县(市)区分别制定了方案,列出了清单,筹措了经费。市水务部门拟定了评价标准,每月调度推进,全力推动美丽幸福河湖建设。
一年来,聚焦五大类、36项涉水工程建设,全市上下持续发力、重点突破,超额完成省、市考核目标。以郑集河输水扩大工程建设有利契机,建成全市首个河长制主题公园;不牢河治理工程如期完成,有效提升河道沿线区域防洪保安能力;房亭河综合整治控源截污及水系贯通工程完成年度任务;奎河市区段综合整治工程进展顺利……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市区重点实施故黄河、闸河和奎河连通,新城区顺堤河以北片水系连通,九里湖湿地生态廊道水系连通,老不牢河水环境综合整治水系连通等8大工程,实现活水循环,增强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河湖水生态环境。
与此同时,水处理效能不断提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加快实施。全市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10座,新增污水管网500公里、污泥处置规模730吨/天,普查排水户6.2万户,检测管网826公里,整治工业企业排水653家,20个达标区均已建成并通过评估验收。
“碧水保卫战”捷报频传。实施完成15条县(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建成区36条黑臭水体全部销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平方公里,重要河湖国、省控考核断面由2019年的24个增加到44个,监控水域覆盖面逐步扩大,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Ⅲ类比例为100%……
经过一系列综合整治,一大批河湖面貌焕然一新,越来越多的河道重现碧波美景。
市水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7处国家级、24处省级水利风景区,162个水美乡村,数量质量全省第一;建成5个市级生态示范河湖、45个示范河湖样板,23个生态小流域,289个县乡生态河道正在建设;大沙河建成全国首批、江苏唯一国家级示范河湖;一批水利风景区、河湖湿地成为网红打卡地……美丽幸福河湖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充分释放,“绿水青山”真正成为了富民强市的“金山银山”。
青山重叠叠,绿水响潺潺。徐州河湖生态日新月异的变化,酝酿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精彩蝶变,释放着未来高质量发展的蓬勃魅力,以水为墨、以绿为题,水清流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生态蓝图正愈发清晰。
编辑: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