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会镌刻下这一笔”感悟中国自信
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在举世瞩目的冬奥盛会进入倒计时之际,总书记此次考察,既是对冬奥会筹办工作的再动员、再鼓劲,也是对赛前各项准备工作的一次综合验收和全方位展示。
“历史会镌刻下这一笔,世界将对中国道路有全新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表示,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不仅可以增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也给世界展现了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国家形象。跟随总书记的脚步,我们看到了世界一流、低碳环保的比赛场馆和体贴周到、细致入微的赛事服务,更从现场工作人员和运动健儿的铿锵誓言中,感受到了我们对成功举办本届冬奥盛会的从容自若、自信满满。
这自信,源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要用好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自2015年7月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本届冬奥会举办权后,仅用三年时间,延庆赛区就在无水、无路、无电的山区建起了国内第一条雪车雪橇赛道和第一座符合奥运标准的高山滑雪赛场。从拔地而起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到“冰玉环”牵手“雪如意”的张家口崇礼古杨树场馆群,再到京张高铁、京礼高速的全线通车,短短几年间,所有竞赛场馆全部完工,筹办工作得到全面检验,许多冰雪项目从无到有,甚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冬奥会筹办各方面全过程得到充分彰显。
这自信,源于“风景这边独好”的发展环境。冬奥会筹备过程中的每一个创新、每一次突破、每一点进度都离不开稳定的发展环境和雄厚的经济基础。粮食“十八连丰”、进出口增速超预期、物价水平温和可控……过去的一年,面对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中国无惧回头浪、勇开顶风船,展示出强大修复能力和旺盛生机活力,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奇迹,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注入“确定性”的信心。北京冬奥筹办经历多轮“压力测试”,得到“极其顺利”的评价,这背后正是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的大国实力和大国担当。我们相信并坚信,中国有决心、有底气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自信,源于“言必信,行必果”的大国担当。在申办冬奥会时,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说,我们申办冬奥会的最大目的,就是在三亿人中推广普及冰雪运动,推动中国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为了兑现这一承诺,国家陆续出台了《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等重磅文件。如今,随着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愿景一步步成为现实,冰雪运动已在大江南北“唱响四季歌”。与此同时,我国冰雪运动在109个冬奥小项全覆盖的目标也已经实现,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重信守诺,一以贯之,中国将全面兑现在申办北京冬奥会过程中的每一项承诺,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
世界期待中国,中国做好了准备。再过不到一个月,奥运圣火将再次点亮首都的夜空。2022,冰雪之约,欢迎八方宾朋相聚北京,共同感受奥林匹克精神的光彩夺目,一起见证“双奥之城”的激情澎湃。精彩即将上演!中国值得期待!(徐魏)
编辑:哈晓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