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监督与民主监督同频共振
◎徐报融媒记者 范海杰 尹思源
“当前案多人少的问题日益突出,建议人民法庭在溯源治理上下功夫。”市人大代表梁敏率先发言。
“驻徐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多,建议法院定期进校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在校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市政协委员潘跃武建议。
……
这是徐州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铜山区法院张集人民法庭开展联合监督的一幕。
2021年,徐州市人大常委会联合市政协,创新开展“创立代表委员联合监督新机制,大力促进全市公正司法水平提升”活动,整合监督力量、凝聚监督合力,打响了代表委员联合监督的徐州品牌。
找准履职“结合点”同向发力
如何充分发挥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的职能作用,探索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履职结合点?徐州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司法执法不公问题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形成强大监督合力。
2021年8月12日,铜山区代表委员联合监督走进了两起大学生涉嫌交通肇事案公开听证会现场。“综合全案考虑,拟作相对不起诉处理”,主办检察官介绍初步处理意见后,代表委员围绕案件焦点问题发表意见,最终听证员一致同意了不起诉决定。“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处理,充分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既维护了法律尊严,又彰显了司法温度。”参会的代表委员纷纷点赞。
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司法工委主任张新茹介绍,“代表委员联合监督活动”旨在通过组织全国、省、市、县、镇五级人大代表和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对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的工作联合开展监督,推动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打出代表委员联合监督“组合拳”。
“全市上下组织代表委员1518人次进法庭60次、进检察院27次、进警营35次、进司法行政34次。联合监督将重心放在执法司法工作的基层基础,不仅有利于面对面倾听群众呼声,也延伸了监督触角,实现了监督全覆盖。”张新茹说。
聚焦“急难愁盼”擦亮为民底色
小区摄像头损坏,一直无人维修,丢了东西查不到监控——泉山区代表委员联合监督将矛头对准了这样的“糟心事”,对5个社会治理网格的警务室建设、监控使用和“警格+网格”运行状况进行了调研,提出加强对社区监控的维护,强力推进相关项目建设等建议。泉山区公安分局认真落实了代表委员建议,切实为群众营造了安全的生活环境。
在联合监督活动中,代表委员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积极建言献策,促进了一批民生实事落地;在案件庭审、执行、公开听证、专家论证会现场,代表委员客观评议,有效提高了司法公开性和透明度,也促进案件得到公正处理;在田间地头、项目工地、拆迁一线,代表委员参与调查取证、协助调解,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多了信服,大量矛盾纠纷得到化解……
“我们代表委员在联合监督活动中既要当好联络员,把群众的呼声和意愿带到司法机关,积极宣传司法机关工作,不断增强群众对司法工作的理解和认同,又要当好监督员,监督法律落实、监督工作落实、监督作风落实,促进提升公正司法水平。”市人大代表赵强这样给自己定位。
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开展联合监督过程中,两级人大常委会、政协坚持监督与推动工作相结合,把监督的过程当成共同研究、推进问题解决的过程,对发现的问题加强跟踪监督,督促公检法司立行立改,促进人民法庭、派出所综合服务窗口建设、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市中级法院以联合监督活动为契机,实施打造乡村振兴贡献度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融入度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提升、改革赋能精准度提升、基层基础支持度提升“五大工程”,为助力“善治徐州”建设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市检察院全面邀请代表委员参与公开听证,专家论证,实地勘察公益诉讼案件,减刑、假释案件庭审,监狱、看守所巡回检察监督等公开办案活动,徐州“检务透明度指数”在全国较大市中排名第6位,检务公开工作提质增效。
市公安局按照“一窗受理、一窗通办、集成服务”的要求,推进派出所综合服务窗口建设,设立了遍布全市的集成化审批服务窗口,真正实现了让群众“少跑腿”。
市司法局全面推进全市154个司法所分类建设,提升司法所在加强基层法律服务、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中的职能作用。鼓楼区司法局还设立非诉讼中心和警司联动平台,开展直通群众的“上门”法治服务。
代表委员联合监督活动的深入开展,开辟了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用力,扎实推进联合监督活动走深走实,打好代表委员监督组合拳,确保联合监督取得实效、赢得民心。”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冯其谱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