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一线,就需要一股“牛劲”
◎唐婧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付玉娥年过古稀,身患癌症,却依然战斗在供销合作事业第一线,扎根基层,成为农村供销系统一面高扬的旗帜。付玉娥用弱小的身躯挑起了柳新供销社的工作重担,用行动诠释了一位共产党员的“三牛”精神。
她临危受命,从负债累累到蒸蒸日上,守住资产、服务“三农”,每次转型中都有她的身影;她开拓发展,从壮年到暮年,柜台边、货车旁,都留下她坚定的脚印。作为一名党员,付玉娥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可歌可泣的壮举,却用她务实的作风、坦荡的情怀、无声的行动刻写下拓荒牛、老黄牛、孺子牛精神的鲜明印记。
劈波斩浪、拼搏进取,她是创新发展的“拓荒牛”。伸手就可以碰到屋檐的门店、400多万元的负债……1993年,47岁的付玉娥毅然决然地接过了组织交给的任务,用瘦弱的肩膀扛起整个柳新供销社。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付玉娥又一次顶住压力,革故鼎新,以变应变,带领供销社走向了正确的道路。正是应了那句话,“知难不避难,迎难而上,难也不难”。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付玉娥比谁都知道艰难,却比谁都跑在前头。30年来,她带领干部职工开拓进取,克服困难,把一个负债累累、寅吃卯粮的基层社带进了全国“百强基层社”、江苏省“二十强基层社”的行列。
扬鞭奋蹄,埋头苦干,她是艰苦奋斗的老黄牛。宁让身体透支,不让使命欠账。身体上的病痛没有打倒她、家人的不理解没有瓦解她、工作的压力没有压垮她。30年来,付玉娥在平凡中坚守,在困难中前行,在梦想中执着。无论是为了拓宽销路,南北进货,她主动请缨,带头吃苦,住简陋的宾馆,喝三毛钱的汤;还是为了抢救粮食,她整夜穿梭在雨幕中,即使受伤也未停下脚步;抑或是为了赶上售卖时节,她连夜带着职工们爬上13米长的货车,将棉花装车……这些点点滴滴的付出,如光点般汇聚在一起,描摹出一代共产党员的坚守与奋斗。
身先士卒,无私奉献,她是为民服务的孺子牛。怀中一寸心,千载永不易。时光只在她的脸庞上留下痕迹,她的初心始终如一。供销合作社在长期为农服务中形成了“扁担精神”“背篓精神”,而付玉娥就是这种供销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付玉娥为供销社守住发展阵地,68亩的土地,一砖一瓦都没有流失,集体的资产,毫发无损地保存下来。她为农民提供便利,坚持送货进村、入户、到田头。为了促进农业发展,她开办农村经销农市部,形成完整的服务网络。付玉娥始终铭记着自己是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最终也必须服务人民。
“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到了这个年纪,奋斗的时日已经不多了,我要尽力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付玉娥这句话朴素平实,却富有力量。
相牛之背笑不休,此是人间安稳处。付玉娥是彭城大地上无数奋斗者的缩影,又是千千万万共产党员的缩影。“三牛”精神填充了奋斗者的底色,映照出党员本色。正是有这些抱薪者、逆行者、奉献者、守护者,中华民族才能披荆斩棘,奋力奔跑,在时代的洪流中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