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小市场” 书写“大民生”
◎通讯员 李浩浩 刘旭
摊位整齐划一、吊箱鲜明亮丽、地面干净整洁,让人眼前一亮;市场内的熟食区、生鲜区、蔬菜区、豆制品区、干货区区分明显,整齐有序,干净卫生;市场内还加装了电梯,改造了排水系统,外部划设了停车位……这是最近贾汪区泉城农贸市场改造后市民们看到的一幕。
说起改造后的泉城农贸市场,从事豆制品经营的赵先生十分满意:“我已经在这儿经营七八年了,以前市场摊位混乱,分区不合理,我们进出货都不方便,群众也有意见。现在,改造后摊位整洁有序、分区合理,不仅方便了经营户,也保障了食品安全。”
“现在到市场买菜,就像到超市一样,环境好,品类多,还设置了休息区,更方便老年人买菜了!”市民李先生高兴地说。
农贸市场涉及千家万户生活,是公益性较强的城镇公共配套设施,也是实实在在的菜篮子惠民工程。其环境好坏关系到市民的购物体验和幸福指数,同时也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为了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化“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贾汪区全面开展城辖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一系列扎实举措,让“老、破、旧”的农贸市场焕然一新。
深入走访调研,抓准群众需求。贾汪区农贸市场基础设施老旧、环境较差、功能分区不合理,规模小,服务辐射范围能力与周边发展不匹配。升级改造前,该区市场监管局深入走访调研,听取经营户对新的农贸市场的期待和需求,结合日常工作中的经验,充分考虑买菜购物群众的实际需求,及时向建设单位提出调研结果,真正把这项民生实事做细做实。对于农贸市场的功能分区、三防设施、管理制度等各类建议和意见,也均被采纳。
全程跟进改造,推进提档升级。泉城农贸市场由于建成时间较早、规划设计不合理、硬件设施老化,再加上周边小区不断增多,导致市场内摊位拥挤混乱、路面积水、占道经营等与文明城市创建不相符的问题突出,“脏、乱、差、小”的市场环境严重影响了市民的购物体验。
2021年9月,泉城农贸市场正式启动提升改造工程,先后完成农贸市场给水、排水管网和通风设施改造;柜台、路面布局重新规划设计;完善市场内照明设施,增加吊顶和亮化设施;完善配套设施,整治垃圾收纳点、公共厕所、停车场,设立便民服务点;重建监控设施,增加和更换视频监控设备等工作。改造后的市场,行业规范、管理规范、布局图全面上墙;食品生熟分开,熟食专间销售;防鼠防蝇防尘设施齐全;市场每天按时进行消杀,确保环境干净、整洁。
加强技术支撑,健全安全机制。为提高监管的精准性,贾汪区市场监管局依托市场内的食品安全快检室,发挥食品安全快检车的流动性和机动性,以瓜果蔬菜、禽畜产品、水产品等为重点抽检品种;以非法添加、农药残留、微生物超标等为重点抽检项目,开展全覆盖的快速检验,快检的结果当天及时在市场予以公示。同时,充分发挥好食品安全快检室和食品安全快检车检测数据结果的运用,提高监管的预见性、靶向性、时效性,以检测分析结果为导向,结合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重视苗头性问题和安全隐患,坚决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切实做到“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为贾汪区农贸市场划下最重要的一条“安全红线”。
泉城农贸市场只是贾汪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的一个缩影。2021年贾汪区对城辖区3个农贸市场进行改造提升,着力解决硬件设施陈旧、功能布局不合理、匹配能力不足、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区政府列支300万专项资金全力保障工作推进。截至目前,泉城、中安两个农贸市场已完成硬件设施提升改造,夏桥农贸市场正在加班加点推进工程进度,确保改造工作按序时完成。
“下一步,除了加强农贸市场的日常监督管理外,我们还要加强普法宣传,构建诚信经营的浓厚氛围,不断提高经营者自觉守法、诚信经营的意识,全面提高农贸市场管理水平。”贾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场规范监督管理科科长陈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