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收获一些『乡亲们的笑』
◎秦继成
近闻,一位县级领导在单位工作会议上讲,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收什么“口”?就是看看每个单位、每名干部辛苦一年后,收获了多少“乡亲们的笑”。
收获“乡亲们的笑”,对民情民意要“真研”。群众之事常有,关键看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是不是心中有“数”。“数”不是想出来的,也不是编出来的,必须作货真价实的调研。通过调研熟知民情民意,做决策、干事情就能顺民意、聚民心,群众自然欢迎,脸上也会常添笑。要真心沉入基层,甘愿脚上粘土,多讲百姓的话,多听群众的声,真正把群众心里想的、眼前急的、将来盼的,货真价实地“捞”上来。尤其到了年末,更要沉到基层、走进群众给自己“过一过筛子”,通过群众知道自己哪些工作没有做到位,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好,为新年起步做决策、谋实招奠定好基础,确保来年的工作不偏向、重点不偏离,使好事、实事做到群众的心窝里。
收获“乡亲们的笑”,对为民之事要“真干”。群众之事有大有小、有难有易、有远有近,党员干部只有脚踏实地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攻坚群众等待解决的难事,谋实群众期盼的远事,群众就能尝到甜头,就有欢声笑语。要敢接“烫手山芋”,敢啃“硬骨头”,敢挑重担子。答应群众的事要真办,为民增福祉的事要多办,群众急需的事要快办。只要真心实意去做,尽心尽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群众就会笑口常开,就能给予更多的理解、支持和赞许。
收获“乡亲们的笑”,对服务成效要“真察”。“笑”与“效”是一个有机统一体,让群众笑在脸上、甜在心头,就得拿群众满意的工作成果来说话。要及时把党的利民政策宣传到位、落实到位,不能让群众“望梅止渴”、望而兴叹。要有为群众办实事的监督、评判机制,让“雷声大、雨点小”“光刮风、不下雨”的作风和行为无处藏身。要用好能上能下、容错就错、鼓励激励“三项机制”,让胸装群众干实事的干部得实惠,让情系群众干成事的干部吃香馍,促使为民办实事工程落得实、做得真、获实效。